“小康”正在成为老年人的陪护新宠。 图片均为受访方提供

智能型凿岩石台车正在作业。

工程机器人代替人工,快速挖掘隧道;老年人通过健康机器人综合分析身体状况后直接挂号看病;上网留下痕迹后,后台芯片自动推送你喜欢的信息……

近年来,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充满科幻色彩的人工智能,正在逐步走进老百姓生活,为我们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前不久,工信部公布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成功的企业名单,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城银河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长沙企业揭榜成功。这既是对长沙市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所取得显著成绩的肯定,也将助力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开启新局面。

为支持企业创新攻关,提升长沙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中的参与度和品牌美誉度,长沙市工信局奖励三家企业各100万元,共计300万元。

长沙企业自主研发的养老机器人成陪护新宠

“心率正常75/分钟”“低压偏低54mmHg 、高压正常125mmHg”……家住雨花区白沙湾嘉园的董爹爹现在每天起床后就会熟练地操作起机器人“小康”:体征测量、健康管理、家居理疗、智能问诊、情感陪护……

进行体征测量后,“小康”会出具一份综合分析数据,如果需要去医院,就吩咐“小康”“智能问诊”来挂号;想要家居理疗,就连接上外挂设备,非常方便。

董爹爹的子女都在外面,家中只有自己居住,“小康”既能让子女们第一时间掌握董爹爹的身体状况,当董爹爹寂寞时,也可以通过“小康”跟子女进行视频通话,还能让“小康”进行“情感陪护”,跟“小康”唠唠嗑,或者在“小康”上玩游戏,打发时间。

“智能家庭健康陪护机器人很受老年人喜欢。”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介绍,“小康”是公司针对“大健康”和“老龄化”两大民生难题,在国内率先推出的综合性家庭服务机器人。该产品从健康服务切入,以老年人陪护为重点,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机器人”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有望成为人工智能进入家庭应用场景的最佳切入点,将成为未来普及量最大的智慧家庭核心终端,也将成为未来家庭数字化信息的终极流量入口,市场前景巨大。

“这款移动型家庭健康机器人涉及的95%以上的技术,全部为公司自主研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肖湘江表示,智能家庭健康陪护机器人于2016年开始自主研发,投入近2000万元研发费用,已形成移动版、桌面版与迷你版3个产品形态并完成批量生产与销售。

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成为国内家庭服务机器人的领军企业,带动湖南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成为湖南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新名片。

边喝咖啡边挖隧道 机器人更安全精准高效

郑万铁路是一条紧密联系西南与华中、华北的坚强纽带;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下高铁,湖北段隧道占比达58%,其中南漳至巴东段高达96%;这是一座地质博物馆,瓦斯气体、涌水突泥风险高。

按照传统的作业方法,需要众多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恶劣的封闭环境中缓慢开挖。

“隧道施工智能特种机器人让这条路成为了创新路、智能路,打造了中国铁路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智能化建造的试验田和培训基地!”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肖正航博士介绍,我国隧道工程发展迅猛,对隧道建造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先进隧道施工装备长期依赖于进口。隧道施工智能特种机器人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隧道施工智能特种机器人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自主研发,主要包括智能凿岩台车和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智能支护机器人,是用于复杂隧道环境下实施围岩开挖、支护等作业的关键装备,它集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人机协作等功能于一体,是推动隧道建造过程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并最终实现“无人、无灯、无氧”的“中国法”隧道智能建造的核心装备。

相比人工机械开挖支护作业,该套机器人显著提高隧道施工效率,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减少人力与时间成本,减少材料消耗,大幅度提升我国隧道施工智能化水平。“作业时隧道内仅需配置2~3人来操作机器人,钻进4m深孔仅需1分钟,隧道超欠挖小于15cm。”

“该套装备已经在郑万铁路、安九铁路、引水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成功应用。”肖正航介绍,目前新一代全智能特种机器人正在测试阶段,届时可实现边喝咖啡边远程操控机器人。

隧道施工智能特种机器人大大提升了国产智能特种机器人竞争实力,为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有力支撑。目前,该套设备已出口5台套,其中阿联酋4台,格鲁吉亚1台,实现了从完全依赖进口到成功出口的转变。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驶上“快车道”

智能机器人巡逻、配送机器人送餐送药…… 在这场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把人们社交活动频次降至最低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带来的健康码、AI医生、送药送餐机器人等各种高效管理和便民服务,已经同水、电、气、网络一样,成了城市“基础设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近年来,长沙市结合自身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础,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位于全国上游。

多年的培育,使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智能化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全市已聚集多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形成了智能制造装备等各行业解决方案,全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668家,“国字号”27家,总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全国城市第四,“长沙模式”蜚声全国。

在智能驾驶领域,率先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细则,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135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开放道路的构建助力长沙成为“自动驾驶之城”。

区域实现协同发展。以园区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集聚园区建设。长沙高新区正全力打造以智能装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雨花经开区立足园区机器人产业集聚优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建设智慧园区的若干意见》;天心经开区以获评“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为契机,深耕大数据(含地理信息)产业,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石;其他各园区也纷纷出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行动计划或推进政策。

坚持产业政策引领。2019年6月,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长沙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出台《实施细则》和申报通知。政策发布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企业家称赞其为“干货十足的智能红利大礼包”,特别是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100亿元产业基金等内容。

据悉,目前,长沙已经认定了3个市级人工智能集聚园区、27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奖励了一批应用示范场景,围绕人工智能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了贡献奖励。2019年全市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上规模企业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33.9%。

让人工智能深植产业土壤!长沙始终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完整的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条、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建设环境,以“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目标,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长沙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