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厦门举办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由于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指标领域的改革成效明显,对全国具有示范借鉴意义,长沙在会上作典型推介。

  据介绍,长沙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2021年,长沙跻身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指标标杆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绩效考核排名全国第二;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

  创造为先

  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长沙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着力凝聚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长沙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长沙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全面建设“三高四新”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启动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有望2023年审议通过。

  同时,注重强化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导向。围绕全市22条重点产业链,长沙逐链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引导企业创新布局。搭建专利预审线上通道,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与效率。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向宇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33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02件,近三年共获中国专利奖金奖5项、银奖8项、优秀奖46项。

  保护为重

  营造知识产权良好生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长沙坚持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构建了“1+N”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最为健全的城市。

  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举措。长沙着力构建“预防+监测+打击”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监测预警平台,设立100多家驻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站;建设集在线诉服、远程立案、智慧审判、智能安防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法庭,近三年累计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万余件;针对电子数据和商业秘密保护难题,在全国首推数字知识产权“前置保护”,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司法验证”新模式,目前平台存证数据达130万条。

  运用为要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高校院所是知识产权创造的“宝库”,有着大量“沉睡”的专利。如何让驻长高校的“沉睡”专利“流转”起来?

  为支持驻长高校知识产权转化,2019年7月,长沙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驻长高校知识产权在长转化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推出了15条举措;从2020年起,每年安排高校知识产权转化专项经费1000万元;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推出了高校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等5类支持项目。目前,已有10家驻长高校建成运行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搭建专利转化线上交易平台,实现供需双向精准对接。近三年累计推动专利交易超1.4万件次,其中高校专利转化项目1433项,金额达28.54亿元。

  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长沙在湖南湘江新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重大片区设立了8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分中心,利用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实施专利组合培育行动,构建“机构、平台、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运营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