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总人口30万,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2%,是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于2017年脱贫摘帽。全县有30余万亩以“江永五香”为主的富硒香型农产品,有以女书文化、瑶香文化、古村落文化、知青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消费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主抓手,创新实施“543”(打造五大体系、建好四支队伍、对接三个主体)消费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产销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让贫困村的农副产品、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成为真金白银,富了贫困户“口袋”。江永消费扶贫有效做法被学习强国平台和多个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1.建好一张“电商网”,打造消费扶贫“大平台”。县委、县政府依托列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覆盖县乡村、电商扶贫被国家商务部推介的坚实基础,以电商为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消费扶贫相融合。采取“一手抓市场对接,一手抓帮扶消费”方式,不断扩大扶贫“消费圈”,带动1.5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500元。一是以电商网店助力消费扶贫。采取“电商企业+贫困村”“电商网店+贫困户”等帮扶模式,发动电商企业、网店与贫困户形成长期利益联结,长期订购贫困户产品。全县2600余个网店,95个乡村电商服务站优先购买、优先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50多名90年后“电商能手”开办的网店每年购销贫困户产品2000余万元。去年以来,全县电商帮助贫困户销售各类产品突破5亿元。二是以电商企业带动扶贫产业。200余家电商企业采取“电商企业+扶贫基地”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已建成电商“产地直供”基地20个,62个贫困村扶贫产业基地均与电商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古宅新村打造出“电商产业带动”典型,在村里建成500平米的扶贫产品仓储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电商创客中心,吸引返乡电商创业人员30人,年销售贫困户产品1000余万元。三是以直播带货销售扶贫产品。依托电商平台,采取电视宣传、媒体助推、“网红”带货等方式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果蔬均价比上年提升25%。今年新冠疫情让贫困户产品滞销,县委书记周立夫、县长唐德荣化身“带货”主播,利用“芒果扶贫云超市”,向全国各地推介江永扶贫产品,发动省内外的100余名主播参与,实时在线观看最高人气达100多万,短短两个月,通过淘宝、天猫、达漫电商、“芒果扶贫云超市”、本地同城拼团等平台销售砂糖桔、沃柑6000万公斤,江永夏橙上线“学习强国商城”,销往全国各地,26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7000元,实现战“疫”战贫“双胜利”,经验在全省推介。

2.织好一张“爱心网”,汇聚消费扶贫“大群体”。依托“互联网”+社会扶贫全国现场会在江永召开的良好基础,按照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江永指导提出的精准思路,广聚社会磅礴力量参与扶贫。创新实施“社会扶贫+消费扶贫”,注重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奥运举重冠军王明娟、湖南省侨商会会长庄启宁等扶贫志愿专家、扶贫形象大使、扶贫志愿者队伍号召力,吸引世界各地近20万爱心人士情系江永,通过“以购代捐”,“以购代帮”,成为消费扶贫的“大群体”。去年以来,在社会扶贫网的牵线搭桥下,已有30000余位“爱心客户”购买江永贫困户产品,并为贫困村联系了50多家果蔬批发商。青少年国际素质教育和志愿者项目组织机构MetoWe等社会组织,先后组织17批次2000余人次等到贫困村开展“研学游”,助力消费扶贫。与此同时,发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200个食堂优先采购贫困村农产品,动员22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采取“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等方式,购买贫困户农产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10余场次节会活动,推介展销江永农产品。在北京举行消费扶贫产品专场推介会,江永香姜、香芋、小籽花生等产品仅一天就销售340万元。

3.筑好一张“品质网”,创建消费扶贫“大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卖点,抓好产品生产、品牌创建、精深加工,切实解决“产好货”的问题。一是建成一批标准高、品质优的产业基地。按“六统一”(统一农技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机服务,统一劳务协作,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销售)要求,推进扶贫基地建设,把分散种植改为连片种植,分散养殖改成规模圈养,促进规模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已发展优质果蔬30余万亩,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基地28个,在贫困村建成特色基地23个,养殖基地120余个,去年外销果蔬、家禽达20亿元,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二是创建一批叫得响、有特色的拳头产品。成立“永州之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江永运营中心,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品质、统一包装”的品牌运行机制,为扶贫产品量身打造公共品牌。全县完成商标注册230个,马德里注册商标16个,省著名商标9个。开发出“瑶味道”“瑶山源”“瑶家人”“放牛娃”等消费产品160余种。投入600多万建立“江永县产品溯源监管云系统”,编制扶贫产品信息目录,实现扶贫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质量有保障”。三是发展一批带动强、效益好的加工企业。注重发展农业企业、建强产业链条、提升加工产能、推动内销外销。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在贫困村覆盖率达100%。3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500余个农村合作社、所有扶贫车间,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指导、劳务聘用等方式,与贫困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既购买贫困户产品,又购买贫困村劳务。其中,20余家企社把“加工车间”搬进“田间地头”,带动1200余人稳定就业。广发蔬菜有限公司建成供港澳蔬菜标准化基地5000亩,带动参与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县特色农副有限公司年加工销售以江永香芋、豆角等为主的蔬菜1000万斤;湖南季丰农业每年收购江永香柚、柑桔等近1万吨销往各地。

4.绘好一张“物流网”,连通消费扶贫“大市场”。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解决向市场“送好货”问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冷链仓储、扶贫专柜,筑牢了对接市场的硬基础。一是实施“现代物流”工程。建成县、乡、村三级现代物流体系,乡镇快递覆盖率达100%,村级电商服务站快递投送覆盖率100%,贫困村产品均可实现24小时内配送收集。出台普惠制快递价格机制,全县3公斤内的出境产品快递价格稳定在3.6元内,打破贫困地区农产品“出不来”的瓶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二是实施“冷链仓储”工程。启动消费扶贫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示范点建设,分别在工业园区、农业基地、重点集镇建设大、中、小型中转集散仓库20余个,在10余个村建立“冷库”,月存储吞吐量2000万吨。全县55个保鲜、速冻库可储存4000吨农产品,延长销售期30天以上,有效解决扶贫产品保鲜存储难题。三是实施“江永专柜”工程。在全国大中城市外设100余个经销窗口、批发档口,与永州、长沙、广州、深圳等地30余家餐饮协会、酒店宾馆达成合作,与10余家果蔬出口公司合作,打造湘南桂北果蔬集散地,特色果蔬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北京“华夏之源公司”为江永扶贫产品打开北京销路,负责向“中央国家机关厨房采购、高端社区”等对象推销产品。在长沙建设“消费扶贫县域生活馆”,在人流集中的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景区景点、车站等场所,建成一批“扶贫平价菜专柜”“扶贫产品专销摊点”。

5.育好一张“人才网”,建成消费扶贫“大队伍”。通过扶贫政策制定、奖励引导、社会参与,打造出一个集合组织、策划、宣传、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人才网络。一是建立一支专抓工作队伍。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消费扶贫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专抓。对消费扶贫实行“月月调度、每季分析、年终考核”,精准谋划、精细推动、精心部署,使消费扶贫工作有机构、有方案、有经费,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提出的消费扶贫部署在基层落实落细。二是建立一支村级信息员队伍。全县112个村社均配备1-2名信息员,专职负责消费扶贫产品信息采集、甄选、建库,动态管理本村扶贫产品信息,严把关产品质量、产品分类定级,为贫困户提高市场信息。三是建立一支专业销售队伍。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用于奖励支持本土农产品销售,通过奖补激励组建出一支扶贫产品销售大军,挖掘精英销售人才1268人。“蔬菜出口大王”李利武,把“小青菜”卖出“黄金价”,2019年完成出口量达7570万美元。贫困户中的销售达人何镇文、何女秋、郑菁、周艳文等人年销售额均达千万。四是建立一支网络宣传队伍。发动120余名江永本土自媒体达人,“网红”,以文案软文、美食纪录片、视频代言的方式,在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新媒体展开营销,全方位宣传江永农产品,带动消费,提升扶贫产品知名度。莫文华、黄健凯、黄重旺、葛晓梅等宣传达人平均粉丝量超过100万。五是建立一支产品研发队伍。组建由湖南农科研教授领头,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电商业主、工人工匠组成的产品开发队伍,为贫困村、贫困户开发系列特色产品。其中,“香芋圆”成功打开台湾市场,被誉为台湾奶茶“最佳伴侣”,女书研学游吸引一批外资企业、外省学校、境外研学团。铁扫把、江永香粽、向光夏橙等40余个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抢手货”,贫困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在消费扶贫大潮下,江永贫困群众正信心百倍在小康幸福大道上大步奔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