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枬子

编辑|马桶

前面三篇:

【长沙往事】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长沙往事】从稀烂的平房到湖橡分的大两室一厅

【长沙往事】欠娘老子的一套高压裙

脑海中,爷老倌的形象不断停留在我童年时期:一个200斤重的高大中年胖子,夏天只穿一条大裤衩,皮肤油亮,赤裸上身,挺着个大肚腩,手摇一把大蒲扇。春秋季身上是一件大得夸大的、褪色的蓝布中山装,冬季就往里加一件烂垮垮的棉袄内裆。每年换季添置新衣,他总是说,我又不出门,给崽女做新的就好。

只需天气答应,他总是坐在我家那烂屋子外面的坪里,或是看书,或是择菜、洗衣,又或是抱着年幼的我晒太阳。面对来交往往的各色邻居,总是爽朗地笑着,大声打招呼。不夸大地讲,他的笑声隔着一条街都能听到。

摄于韭菜园姑娭毑家后院,前排左一开怀大笑的就是我爷老倌

不知什么缘由,爷老倌成家后不喜照相,家里隔一两年去照相馆,总是娘老子或娭毑带我们去。只要1980年代初期,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多年未回家探亲的姑姑们频繁回长省亲,他才勉为其难地照了几张合影。仅存的几张照片中,他都笑得极端绚烂,很是契合他的日常作风。

爷老倌过世后,家里的老物件归我保管,主要有几十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和一堆老照片。令我大为惊讶,相片中这个略带一丝忧伤气质的俊朗青年,衰弱、纤长的身板,估量体重只要120斤,和我印象中的爷老倌完整不像。他是如何变成后来这副容貌的(爷老倌的故事见去年的拙文 《一首老歌,以及冷得死的那个长沙冬天》 )?

旧物件中有一份爷老倌的履历表,发现爷老倌三十岁以前的阅历非常丰厚。大学只读了一年就因战乱而缀学,一度去了部队,在169医院从事化验工作,不到一年又因身体缘由(也可能是家庭出身问题)离任。在株洲红旗电影院放过电影,工人文化宫当过扫盲班教师,东区工委合唱团做过辅导员,以及作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等等。

我当时很是羡慕爷老倌丰厚的人生阅历,觉得本人的人生乏善可陈,简历写出来只要干巴巴的几行:小学、中学、工厂。什么时分才干像爷老倌一样走南闯北,试试各行各业的不同生活呢?

线装书里只要《五彩绘图监本诗经》和《聊斋》我比拟熟习,这是我小时的识字读本,其他书爷老倌看得宝贝一样,不让我碰。这里凡尔赛一把,我三岁半识字,六岁就能够读大部头长篇小说,是宝南街有名的神童。当然,大多数的神童都是小时了了,大一定佳,应在我身上正是如此。

我认字也跟他人不同,晚上看我姐姐的小学课本,学简体字,白昼却是跟着爷老倌看《诗经》和《聊斋》,学繁体字。当然有许多中央并看不懂,只能看个大约。重点在那些有趣的故事,我这点不幸的古文底子多是那时分积聚的。这也养成了我后来好读书、生吞活剥的坏缺点。

翻看这些旧书,发现大多是民国中期的印刷品,也有1950年代出的。应该是爷老倌年轻时分的读物,从年代看,也可能是我爷爷买来给儿子读的。以古诗词为主,比拟有名的有《古今词选》、《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等,很多中央还有他用小字写的注解和感受,妥妥的文学青年一枚。

旧书中竟然还有几本字帖,比拟宝贵的是《谭延闿大楷枯树赋》、清代何绍基《黄庭经》、清代童式规《行书备要》。谭延闿是民国时期湖南名流,曾三次督湘,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自成一体。他的楷书和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胡汉民的隶并称民国“真、草、篆、隶四大家”,有“南谭北于”之誉。

我爷老倌的字的确写得好,一手楷书非常漂亮。我小时分也曾被逼着练过一段时间毛笔字,只是我性格惫懒,缺乏耐性,最终没有练出来。我那些没有写完的大字本都被爷老倌本人用来写字玩,只可惜没有保管下来。

旧物中有几方印章,起初我没太留意,以为就是普通的名字印章,有天在灯光下发现有些石章四面刻有铭文,有一方落款是爷老倌名字,年代长远,字迹有些含糊,认真辩认,有“窘迫穷蹇之境焉,且看十年后当复如何”之句,时间为乙未年夏初,推算了一下,应该是1955年。那正是爷老倌遭遇家庭剧变后,求职四处受阻,身为黑五类子女,心情极度郁闷之时。此印章应是当年泄愤之作,在当时可是离经叛道之言。

不过他还是讲中了,只是时期的剧变没有发作在十年后,而是二十多年后才拨乱反正。

爷老倌年轻时抽烟,听说烟瘾还比拟大,一天要抽两三包,不过结婚后就戒掉了。他有哮喘,用一种名为“洋金花”的植物卷成烟来抽,听说能治哮喘。我小时还经常帮他卷喇叭筒,当时就奇异,哮喘是种常见病,治疗的办法很多,药也不贵,为何非要选择这种植物?后来我也成为老烟民,为了戒烟,尝试过多种代用品。这才明白爷老倌应该骨子里还是思念吞云吐雾的觉得。

我收藏的几支爷老倌当年亲手制造的“洋金花”喇叭筒

综合来看,爷老倌应该是三十岁之后,才明白人生的真理。就像《三十以后才明白》这首老歌写的:三十以后才明白,要来的早晚会来。三十以后才明白,想爱的虽然去爱。三十以后才明白,变化比方案还快。三十以后才明白,一切都不会太坏。三十以后才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一代一代又一代,更有新一代,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竞赛,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过的爱⋯⋯

再大的压力,再苦逼的生活,也要笑着面对,由于你即便哭着去诉说,谁又能帮你处理呢?只能靠本人,笑一笑,少一点抱怨,好日子在你心里。所以爷老倌总是以笑脸示人,用悲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身边人,一直深信好日子总会来的。

我年轻时也是个文学青年,喜欢写些无病嗟叹的烂诗,大多不值一提。不过有一年爷老倌冥寿时写过一首《父亲的笑》,谈不上好,算是我对爷老倌终身的了解和感恩之心:儿时,我最喜欢父亲的笑,父亲就是父亲,身板永远伟岸,笑声永远爽朗,父亲的笑,是神奇的化装品,褪去母亲脸上的皱纹。饥饿时的馒头,吓跑寒流。透明的贮藏,照亮我的前程。心事,在笑声中飘逝、飘逝,日子在笑声中凋落、凋落,往常,我常梦见,父亲的笑。

我长大后去访问爷老倌年轻时分的朋友,从他们嘴里听到不少爷老倌的趣事,比方他在结婚前是如何的风流倜傥,讨妹子喜欢,谈过几次恋爱;为朋友出头,在街上打群架等等,刷新了我对爷老倌的认识。

爷老倌是典型的大少爷出身,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通晓。以至朋友聚会时还玩赌博,通知大家玩“三跟”,令我颇为惊讶,我不断以为“三跟”这种扑克牌玩法是1980年代后才盛行的,没想到几十年前爷老倌就玩过。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如爷老倌学识广博,记忆力惊人,经常给街上的小青年讲故事。这个我还记得,特别是夏天的晚上,我家摆在门外的竹铺子四周总是围着一群年轻人,听我爷老倌讲故事。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基督山恩仇记》讲了半个多月,后来我看这本书,觉察故事主线讲得丝毫不差,简直一模一样,可见其记忆力之好。

前些日子看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个名为《父亲的葬礼》的喜剧作品很有意义,父亲的葬礼上,来了很多儿子不认识的来宾,从父亲单位上的指导,到唐人街十三妹、爱因斯教师、半人马、直至土星的呈现。把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呈现到极致,仿佛含有大量隐喻,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很好地诠释出了一个内核:父亲除了父亲这个身份之外,儿女们读不到更多——我们历来都不理解我们的父亲。

大多数的儿女们都以为父亲的一辈子的阅历平平无奇,其实是并不理解,每个父亲身有他不平凡的一面。固然在我们眼中平凡,但绝对不平凡。

喜剧《父亲的葬礼》剧照

几十年过去,我本人早已晋级为父亲,我的孩子翻看我年轻时的照片,也经常产生和我当年同样的疑惑,你怎样从电线杆子变成一个180斤的胖子的?为什么如今你不愿意照相了?人生阅历为何如此丰厚?何解前后呆过十几家工作单位?

我只能苦笑着通知她,这就是生活,岁月是把杀猪刀,大多数时分,人们只能被动地跟随时期同流合污,尽量让本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中年人不愿照相,只是更想呈现本人年轻时分的英姿而已。当然,我跟爷老倌还是不同,受他的影响,我年轻时就有悲观的心态,人到中年仍然坚持着一颗对世界和生活充溢激情的心。

全文完

作者引见

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