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黄金屋”(书香长沙)
“稻熟书香桔味鲜,高塘处处更新颜。黄兴无我谁为继,明日英豪今少年。”
这首诗题写于1982年,描绘了改革开放后,一股书墨之香吹进浏阳河畔的长沙县高塘公社(今黄兴镇)的盛况。1980年,高塘农民李海兰,以女儿李中笑的名字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图书户。虽然条件简陋到只有“墙上两颗钉,中间一根绳,绳上挂书本,上下好几层,小人书加课本”,但一家人精心呵护、用心管理、热心奉献,让这间小小的书屋一步步发展壮大,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
在长沙,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企业,像李中笑一家这样爱书之人数不胜数。特别是近年来,长沙在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大背景下,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构建了包括总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铁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点、农家书屋、民办图书馆、共享型图书馆等形式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全民阅读体系,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让“书香长沙”成为星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农家书屋42载书香飘溢
沿着时代阳光大道一路向东,从东山大桥跨过浏阳河,就来到了长沙县黄兴镇。黄兴镇地处长沙“百里花木走廊”,花卉苗木产业十分发达。李家就是花木大户,李中笑图书户便藏身在这花香绿荫之中,有阅览室3间,藏书2万余册,每年接待读者超过1万人次。最舒服的时候还是盛夏时节,书屋的绿化环境自带空调效果,特别是进屋时就着门前井里打上来的冷水洗把脸,读者一颗浮躁的心很快就沉浸在阅读的环境中。
这样的条件放在42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呢!当年李海兰创办书屋的想法很简单,因为16岁的女儿李中笑最调皮,家里办个书屋让她管着,正好收收心。当他把“李中笑图书户”的牌匾挂在堂屋墙上时,书屋家底还十分单薄,面积不过7平方米,藏书也只有50余册,还都是课本或小人书。
尽管创业时条件十分简陋,但全家都参与到书屋的打理和建设中,40多年如一日,坚持免费服务读者,书屋的规模越做越大,口碑越做越好。比如李海兰因为毛笔字写得好,就采购了欧阳询、黄自元等书法家的书帖,分发给喜欢书法的孩子。每逢儿童节、建军节等节日时,全家主动向孩子、退伍军人等群体送书。这些举措,深受当地居民好评。
最令李中笑一家难忘的是,1983年5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来到书屋,当场题词“向李中笑同志学习”。当时,长沙县乡村还涌现了高塘杜觉仁、干杉廖国清、春华李默青、望新彭继良等202户图书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农家书屋的主人还从书中汲取农业科技知识,从普通图书户转型为科技图书示范户,在养猪、养鸡、养蜂等专业领域大放异彩。
李中笑一家的花木种植,便是从一本《园林花卉》起步的。书屋建成不久便被长沙县图书馆列为重点辅导和跟踪服务对象,送来一批图书,其中就包括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柳子明教授等人编写的《园林花卉》。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书屋的阅读条件,也改变了李中笑一家人的生活轨迹。他们照着这本书种树养花,甚至“按图索骥”,找到柳子明当面请教,于是树种得好、花开得棒,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他们一家人的示范下,乡亲们的学习热情也日渐高涨,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黄金屋”。
从42年前农民自办图书户开始,乡村图书工作长期是长沙文化事业的亮点。长沙县图书馆馆长刘宇田表示,城乡居民对优质阅读服务的渴望是一样的,如果说李中笑一家当年的举措是解决乡村阅读“有没有”的问题,那如今就是要聚焦“好不好”。刘宇田介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乡村图书馆(室)图书及时更新与流通,建设乡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队。继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促进城乡阅读服务均衡。”
长沙企业爱上图书馆
长沙高新区素以企业集中、人才荟萃著称。麓谷聚集着企业3.4万余家,活跃着从业人员40余万,其中高层次人才数量突破20万,居全省各园区首位。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资源匮乏、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曾长期困扰着高新区——在2018年以前,麓谷没有一家图书馆,成为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盲区与痛点。
2018年,高新区启动图书馆项目建设。如今,昔日的痛点已成为亮点,截至2022年初已建成10家分馆,打造了“麓谷书吧”的文化品牌。
距离高新区管委会不远处的标志·麓谷坐标是一处绿色生态办公区,长沙图书馆高新区麓景分馆就坐落于此,分馆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麓谷书吧麓谷坐标馆,占地面积相当于三四个车位大小。穿一身志愿者红裳的黄阿姨热情地为记者打开了门禁,她是该馆20多个志愿者之一。2020年,落成不久的书吧征集志愿者,年轻时就热爱文史的黄阿姨马上报了名,她直言:“我就是喜欢看书才来当志愿者的!”
记者看到,书吧虽然不大,但书架整理得井井有条,明黄色的装饰风格简约温馨,两排桌椅摆开来,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学习。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欧阳老师带着一本《学前比较教育》,正坐在这里写论文,她告诉记者:“过去借书还书要过河去滨江文化园的长沙图书馆总馆,那就太远了。现在家门口就有书吧,享受长沙图书馆通借通还政策,这里环境好,阿姨人又好,真是方便了附近的居民。”
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文体旅游处处长吴志强介绍,针对园区企业集中的特点,高新区图书馆从选址布点、数据库建设、参考咨询等方面着手加强企业服务、助力产业发展,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努力在支撑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领跑”路上行稳致远。
图书馆与辖区重点企业签订了协议,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助力经济发展。长沙图书馆副馆长龙耀华举例说,高新企业对产业发展、科技前沿的信息需求量很大,但单个企业要去购买相关服务,算经济账又不划算,这就是一个痛点。恰好,信息检索是图书馆人的专业技能,图书馆可以发挥专业之长。长沙图书馆就围绕园区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免费的信息查询,梳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成分析报告。据统计,园区企业平均每月预约使用数据库150次,日均预约使用时长超过5个小时。
除了长沙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外,高新区总工会还与企业合作,打造了中电、威胜、东方红建设等一大批职工书屋,不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流动图书车驶进校园
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长沙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又要开入校园了,这就是“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项目。截至目前,馆校共建项目已与全市60多所中小学达成合作,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馆校共建项目为全市中小学生办理“小小读者证”25000余张,进校服务90多次,助力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风尚。
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于2021年加入馆校共建项目。校长张文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有着很好的阅读传统,获评湖南省书香校园,青年教师曹永健开设了‘萤火虫教室’,并组织家长孩子们为100个困难家庭建立了家庭小书坊。”加入馆校共建项目后,学校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张文说:“现在学校2000多名孩子都拥有了自己专属的‘小小读者证’。在离学校300多米的地方就是长沙图书馆南城分馆,那里有丰富的少儿书籍,是孩子们课后阅读的好去处。”
记者听了也感到好奇,虽然图书馆的藏书确实更为丰富,但作为进校园载体的流动图书车体量其实并不大,显然无法把整个儿童阅览室的书都搬到校园去供孩子选择。那它带来的新书是如何做到契合孩子阅读兴趣的呢?
答案就是大数据!长沙图书馆工作人员唐莉华告诉记者,她们带到学校的书籍是基于管理后台的借阅数据筛选的,都是孩子们借阅次数较多的读物。此外,长图还邀请了阅读专家对书籍品质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送进校园的书不仅孩子们喜欢,而且内容更有保障,能在阅读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馆校共建除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让老师们想在阅读领域大展身手。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易宇表示,希望图书馆能打造一个志愿者服务平台,让学校有才华、有意愿的老师能广泛地开展社会阅读服务。
事实上,长沙图书馆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支名为“故事首艺人”的专业团队,它以儿童文学作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阅读指导师等名家为主力,广大热衷少儿阅读教育引导的志愿者共同参与。对于大家的热情,长沙图书馆副馆长张军表示:“欢迎更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加入我们。”张军还透露,专门服务学校的长沙少儿流动图书车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届时将以更有童趣的外观、更齐全的功能、更高频的服务跟同学们见面。
长沙图书馆馆长王自洋告诉记者,“双减”政策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长沙图书馆将主动承担好“没有围墙的学校”、长沙市民的“文化客厅”的角色,通过不断探索与努力,创新服务方式,精密对接学校与家庭,凝聚社会力量,构建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阅读生态。
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与正能量
刚刚过去的寒假,望城区雷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是忙得不行,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场又一场文化活动。比如汉服活动“古今名流闹元宵”,从文案策划到场地布置,从细节沟通到通知读者,只用了5天时间。工作人员丁珍珍,18天时间里搞了60场活动,教了116个课时,在众多分馆间奔波服务3000多名读者……她成了大家口中的劳模。
丁珍珍的工作属于社会教育,这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在长沙,湖南图书馆、长沙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都十分重视社会教育,它们的社会教育品牌栏目已经持续10年以上,惠及众多市民。
始于2011年的湘图百姓课堂,开设各类课程1400多门,近300位老师授课,受益学员超过10万人次。63岁的黄健老人是篆刻班的学员,也是湘图百姓课堂的忠实拥趸。6年前,经好友介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口琴班。“老师特别好,水平高,很负责。”深感艺术修养得到提升的他,又陆续参加了绘画、书法等课程。“现在湘图百姓课堂的名声越来越大,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好多课程都要靠抢呢!”黄健告诉记者。好口碑的口耳相传,不仅吸引了学员,也请来了老师。篆刻班的教师李和风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省市美协会员。2013年,听说湘图百姓课堂做得好,但没有合适的山水画老师,他便主动请缨,每年都开新课。值得一提的是,湘图百姓课堂坚持公益性原则,对学员不收学费,老师也是作为志愿者在义务奉献。
早期的湘图百姓课堂学员以中老年读者为主,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湘图工作人员李华艳介绍,学员年轻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年轻人乐于“充电”,80后、90后学员大幅增加,特别是长沙教师群体来学习的很多;二是亲子课程吸引了大量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尤其是爸爸的出现率非常高。
除了学员的年轻化,志愿者老师队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过去95%以上的老师都是退休人士,现在在职的年轻人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仅去年我们就增加了大量的年轻老师。”李华艳介绍,“比如朗诵班的乐韵老师是94年的,少儿编程亲子班的黄作老师是95年的。这些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专业技能也很强。湘图百姓课堂的大小学员可喜欢他们了!”
长沙图书馆也从2012年起推出公益课程,2016年正式定名为“书香长沙·百师千课 ”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大约招募100名专业志愿者开设1000堂课程,接地气、聚人气、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吸引了广大市民参与,累计学员超过了10万人次。2022年春季,长沙图书馆计划开设40个班级,招生1500人,科目包括尤克里里、彩铅绘画、手工编织、竹笛、摄影、普通话朗读、葫芦丝、二胡、陶笛、湘绣等。
专业的教学让学员们把兴趣变成了专长,志愿服务则培养了更多的志愿者,目前长沙图书馆已成立禁毒公益讲师团、成人朗诵语言艺术团、青少年“领读者”等志愿者团队,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全面推广阅读,传播知识与正能量。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黄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