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枬子

编辑|马桶

老同学萧曾总送我一本他爹的大作《人间唐诗——长沙窑上的人世烟火》,萧老是1978年度长沙铜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多年来,萧老一直致力于长沙窑的研究,并辑长沙窑瓷器上的80余首诗为此书,将那些已经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已经模糊不辨的唐时烟火人世,重新呈现于读者眼前。

翻开萧老的大作,第一篇就是那首有名的《君生我未生》,不禁想起了我朋友铁砣年轻时的一桩荒唐事。

八十年代中期,他喜欢上一位比他大三岁的姐姐,在日化厂工作,于是他常常往北郊去。她对铁砣却是若即若离,有时肯跟他出去跳舞或是公园走走,有时又几天不理他。铁砣那时才十七八岁,没什么恋爱经验,性格内向,不知如何表达爱意,很是苦恼。托了日化厂的朋友去旁敲侧击,得出的结论是,她有些犹豫,觉得铁砣年纪比她小,不合适。

我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是博物馆新到文物中,有个出自长沙窑的壶,上面有首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长沙窑刻有《君生我未生》这首诗的瓷壶有两个,左图藏于长沙市博物馆,右图藏于省馆。

我跟他讲了唐代的校书郎卢某和妻子崔氏的故事,还振振有词地跟他说:“馆里的专家讲,咯首诗讲的是老夫少妻,你倒过来理解女比男大也行,你带她来看这东西,跟她讲这个故事,她就会跟你在一起的。”

因有个朋友在博物馆当临时工,我经常跑去看展。这批长沙窑出土的瓷器在内部展览时我就看过。这首诗可以作多种解读,一说是佛理教义诗,一说是唐校书郎卢某妻崔氏《述怀》诗的一个新版本——“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还有一说,此诗颇能激人好奇,并非两情不悦,只是年龄悬殊,一个“恨”字便将惆怅之意表露得淋漓尽致。

铁砣听我这么一讲,决定试试,在妹子面前把那瓷壶吹得天花乱坠,小姐姐半信半疑地答应去看看。

谁料铁砣筐了个瓢,他是第一次去博物馆,首先就带着妹子去看马王堆文物展览,看到出土的那些木偶人,妹子就已吓得花容失色,讲跟得泥塑收租院那些泥人一样,是专门用来吓人的,不肯再往前面走。

马王堆出土的这套偶人是有点阴森,尤其现在的新馆用的灯光,一片黑暗中,笼罩偶人的射灯一个一个依次点亮,有点看鬼片的感觉。

铁砣好说歹说拖着她往前走,等看到辛追娭毑的遗容, 妹子再也不肯看下去了,夺路而走,把铁砣一人丢在哪里。

后来知道妹子胆子小,又是第一次来看,被吓到了也是正常。

铁砣的这段恋爱就这样无疾而终了,有段时间他怪死了我,说都赖我出的馊主意。我回怼他:“你自己蠢,谁让你先带她去看马王堆,应该直接往后面走噻!

不过经此一事,铁砣和我一样,对博物馆着了迷,经常和我一起结伴去看展,他现在已退休当了嗲嗲,空闲时间多,今年还跟我去了一趟上海博物馆看大克鼎。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长沙就只有这一个博物馆,是1956年从烈士公园划出一块地建成的。场地狭小逼仄,展出的文物也不多,后来托马王堆汉墓发掘的福,一下子增加了数千件精美的文物和镇馆之宝——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支持。1973年,建成了面积为3510平方米的新仓库(后改造成保护与展示并用的场所);1999年,又再次投资1.2亿元新建了陈列大楼。

八十年代的省博物馆。图源:《百度百科》。

省博物馆发生过的最神奇故事当属八十年代的那起盗窃案,1983年10月的一天,一个十七岁的伢子在博物馆下班前从侧门潜入,打开厕所翻斗窗的封钩,随后在展厅外的阶檐处放置了一把梯子躲藏起来。晚上21时许,他爬上陈列厅北面西头通风窗户,用铁管击破窗户玻璃,推开他在白天就拔掉插销的木窗潜入了展厅,砸破六个展柜玻璃后,将三十多件文物取出装袋,并佯装成施工工人从博物馆传达室径直走出。

这个案子是建国后最大的馆藏文物被盗案之一,也许是唯一。当然,很快就破案了,大部分文物也被追回,只是有几件再也找不回。在那个年代,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好多单位在下班后,守卫比较松懈。比较著名的大案还有1987年大年三十,一名神秘男子孤身潜入市工商银行司门口分理处后面的长沙金库,挑着两箩筐共计27万多元的人民币逃走。

博物馆从成立之日起就是要收门票的,直到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才正式实施免费开放。我去的次数太多,价格从最初的一两角到后来的几十元,具体的价格变动不太记得了。下图是我收集的部分不同时期博物馆门票,最贵的是2005年的伍拾元。

受我的影响,我女儿从小就喜欢去博物馆看展,第一次带她去看马王堆文物,还担心她会不习惯,没想到看完她跟我说:“辛追娭毑好萌啊,那些偶人几有味。

我差点晕倒,实在没想到辛追娭毑怎么会跟萌扯上边。后来想到可能是这一代人看动漫太多的原因,动漫里面各种鬼怪僵尸层出不穷,见怪不怪吧。

我还是不觉得辛追娭毑有多萌,倒是那尊人面纹方鼎的表情确实很萌,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青铜鼎。人面的形象极其奇异,有一种望而生畏、冷艳怪诞的感觉。

省博物馆自1973年、1979年后,2012年又进行了第三次改建,这一次更彻底,算是原址新建了,建设期足足有五年,期间暂停对外开放。直到2017年11月,新馆才正式开馆。

建成以后,我已去过多次,算是国内一个相当不错的一级博物馆了,仿建了巨大的墓室,唯一的诟病就是辛追娭毑的遗体放在地下层,游客只能由上往下俯看。按理说放在地底下,地里应该是个平台,结果台子建得比较高,成年人倒还能看到,细伢子则要踮起脚尖才能看到,更小的孩子,只得由家长抱着方能看到辛追娭毑的真容。

我现在去省博,一般不会去看马王堆的专展,实在是看了太多次了。除了新的特展外,青铜器那展厅我倒是常去。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很有特色,尤其有很多动物造型的,在省外其他馆看不到这么多。

青铜器最初是种礼器,用于祭天祭祖,有十分庄重严肃的意味。一段时间后,在不同审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十分有趣的形制。那时的贵族们钟情这种器物,将它塑造各种形状,在其上修饰各种纹饰,满足自我审美。最特别的是豕形铜尊,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的,不但在我省,即使在我国现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更是弥足珍贵,也十分好看。

这些年经常去看展,也见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有个目测是八零后的小伙子,个子高大,外表阳光、帅气,很是引人注目。我碰到过他四五次,每次他身边的同伴都不同,不过无一例外,都是个子矮小瘦弱,外表平平无奇,一脸青涩的小男生。

有次在长沙窑展柜前听他跟同伴讲《君生我末生》那壶的故事,竟听到了另一种诠释。他说,这可能是两个年龄悬殊的男子之间诙谐调侃,他们由于相见恨晚,由衷地感到存在缺陷或遗憾。这个说法脑洞大开,还真的让我佩服他的想象力,后来读了萧湘先生的《人间唐诗》一书,发现书中也写了这个观点,才知道小伙子是现学现卖,照搬了书中的原文。

另一次碰见这小伙子,则是在青瓷对书俑的展柜前,听到那小伙子跟同伴在说:“你看这两个人,必定和我俩一样是情侣,不然不可能靠这么近。”我这才恍然大悟小伙子和他那些同伴的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这对西晋年间的对书俑看了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虽然官方解释,古时校书方法有一人校,也有二人对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这件对书俑正是若冤家相对的雠。校对时一旦发现错误,便用刮刀将简牍上的字刮掉,再重新填写,所以案上笔、砚就是为重新填写备置的。只是这也隔得太近了点,两人的鼻子都快碰到一起了,就像是脉脉含情的对视。

前几天又去了一次省博,发现原本空旷的停车场竟然不对外开放了,导致我绕了一圈才在对面找到商用停车场。理由是防疫。搞不懂防疫跟关闭停车场有什么关系,原来一楼和负一楼各有一个安检入口,现在则只开负一楼的那个,也许是人手不够的原因吧。这点就不如位于新河三角洲的长沙市博物馆做得好,疫情期间停车场照样开放,而且免费。赶上车辆多,保安还会提示你可以排队等候车辆入场,或是去别处停车,任君自选,十分人性化。

注:本文中有关长沙窑文物的几种解释非我杜撰,摘抄自萧湘先生《人间唐诗》一书,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介绍

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欢迎关注故事长沙视频号和抖音号

☟本月独家冠名(点击查看详情)

到店出示本页面可获得饭票一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