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身符文化在中国有深远的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瘟疫易发,人们用五色丝编绳,系在妇女儿童手臂上以驱邪避灾;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中记载:“愿赍长命缕 ,来续大恩余”;在唐代,佩戴长命锁的习俗盛行;清代,人们将金、银项圈佩戴在脖子上,相信它可以防止邪祟带走人的三魂七魄。

中国传统附身符首饰发展时间长,材质和种类也很丰富。种类上有辟邪的项圈,寓意长寿的长命锁,抵御灾祸的护心镜,实现美好愿望的如意和保平安的平安扣、菩萨像等。在材料上以金银玉石为主,金、银有辟邪功效,玉石则能赋予健康、平安之意。除此之外,也有木质、竹质等,且不同民族也有自己的特殊护身符文化。

中国传统护身符与吉祥图腾善用动物素材,且非常注重通过表情与肢体语言的塑造去表达与人的亲近感。不过,还有一类是反向护身符,即佩戴一些“邪恶”的事物以毒攻毒,吓退邪煞或者转移“邪恶之神”的注意力从而保全自己。比如,中国民间传统的五毒纹即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反向辟邪纹样,由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五种毒虫组成。人们希望用以吓退五月频繁扰人的其他毒虫。在藏区,藏传佛法的守护兽有一部分是被收服的修罗恶煞,人们认为,恶鬼凶煞想要尽数普渡或劝导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借助被收服的恶煞去镇压、平息战乱。

在中国护身符历史中有大量的正向护佑寓意的配饰,也有反向护身元素的配饰,它们都是人们为了寻求其庇佑、获得心理安慰,或通过佩戴增强内心力量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既有艺术价值,也具备一定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