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佩饰中,有些随着社会和审美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比如宫绦、面帘等,而有些则一直在不断改进至今仍是人们服饰中重要的存在。下面就一起看看哪些佩饰经过演变人们至今仍在使用吧~
压襟
压襟在民间被称为“中国的东方胸针”。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中璀璨玲珑的实物例证,它让审美与实用、造型与服饰在方寸之间都得到了释放并统一。
压襟流行于明清时期,上端以一条银链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间是用银、象牙、翡翠、玛瑙等做成的“事件压口”,雕琢成蝉、蝙蝠、鱼儿、牡丹、云雀等形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下以银链缀着刀、枪、剑、戟、镊子、剔牙钩、耳挖勺儿、粉盒等小件银器,少的三样,多的九样,缀五样的比较常见,称压襟五事。明清时期女子上衣肥阔,风一吹便鼓鼓囊囊的,而压襟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另外人在行走时压襟上的坠饰彼此相触,发出轻柔细碎悦耳的声响,听之令人心生愉悦。
梳篦
梳篦其实是两种理发用具,齿稀的为“梳”,齿密的为“篦”。梳理头发时用梳,清除发垢时用篦。过去时代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人们的衣着和头发中常生虱子——轻轻地篦头,也起按摩头皮、舒筋活络的作用。更由于篦子自古是闺中之物品,从来都被看成是儿女亲情、男女私情的象征物。
如今篦子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但其制作是典型的手工艺活,工艺细致复杂,工序繁多,竞须经过108道“手脚”,以及它精致的外观,多引起人们的艺术审美兴趣和收藏爱好。
头须
头须自古以来便是传统首饰的搭配良品,如今,人们称之为“发带”。“头须”一词出自《三言二拍》:身上穿着青衣服,头上一双角害,戴两条大红头须,插着两件首饰。头须男女都可用,男性如徽宗道服像,头上缠红头须;女子则少女用之较多,常为红色亦有蓝色等,头须底下会加上珍珠或金玉坠角或加销金。
璎珞
璎珞是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原本装饰在古代印度佛像的颈间,梵文是keyūra,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朝时,被爱美的女性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的形制较多,在项饰中最显华贵。
《红楼梦》中凤姐出场时的装扮:“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璎珞”屡屡见于《红楼梦》,不仅王熙凤有,宝玉和宝钗也都有,由此看来,璎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佩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