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赏玩的吉利器物。

润贝勒袭爵时,光绪赏赐了乾隆时作白玉如意一对,后来日伪统时代拿到廊房二条聚珍斋,同行人称赞叫绝,但那个时期古玩珠宝生意黯淡,珍宝也不大值钱,同行人最多给四千元,就不愿再加。后来,天津八大财主之一的李赞臣下狠心五千元买下。50年后,这对玉如意被李赞臣儿媳带到美国,在1990年估价可值百万!

“如意”一词出自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也叫“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法门寺 唐鎏金银如意

如意适合何时从印度传到我国的已无据可考。

《晋书·王敦传》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个故事:“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

可见晋唐时代,已有如意,是用来瘙痒的。

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

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工大臣之物;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对方称心如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