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陪伴几代人长大的玉林粉店宣布闭店。昨天最后一天营业,迎来了开业40年来一波不小的高峰期。

即便只营业到上午十点半,但这口肉丝粉对于好恰口来说,比周末的懒觉重要得多,更何况 什么时候能再吃到,还是一个未知数。

高矮的塑料板凳早就不够用了,站着的、蹲着的、还有坐在台阶上的,最后一天的人山人海,更显现了玉林粉店相传几十年的好口碑。

粉肉穿肠过,不舍心中留。捱过了疫情,抵过了寒冬,却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跟它说再见。

长沙只做一种码子的粉店,如今能叫上名的恐怕只有玉林了。

40年风雨兼程是它和长沙众多粉店一较高下的底牌,大批忠实的追随者也让它成为长沙的早餐名片。

德雅路上的玉林粉店,紧挨烈士公园,给老口子们一些别样的生活习惯;毗邻湖南电视台,更让它在互联网崛起的头个十年里稳坐长沙米粉的头把交椅。

从此,玉林粉店成了本地人和外地人都绕不开的老长沙味道。

翻阅早些时候的评论区,都是在互相询问玉林粉店的位置,疑问的最终关键词,就是“人最多的那个不起眼的小店”。

十年后它依旧是“人最多的那个不起眼的小店”,蕴含的历史好像不需要再去赘述,瓦盖的小平房就已经足够展示它的风霜。

老板李腾才,食客习惯叫他老李

老李从母亲手上接过玉林粉店,最开始由妻子打理,直到去年他退休,两口子才开始共同在店里忙前忙后。

从凌晨三点开始,煨码熬汤,准备面碗, 得一直忙到上午十点。

第一次来这的人,肯定会被店门前的长队劝退;第一次吃上的人,还是会觉得半蹲在路边嗦粉有些踞促。

而第一次开始想念玉林粉店的人,定是对 这碗大骨汤烫出的,肉丝码盖出的馥郁浓香久久不能忘怀。

按老板娘的话来说就是,来玉林吃粉的人不分三六九等,虽然什么职业身份的人都有,但只要拿到这碗热腾腾的米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壁垒都会被这敦实的味道瞬间消除。

不过上午十点半就关门的传统,让它一度成为好恰口心中的白月光。

这也让来来往往的好恰口很好奇, 开了四十年,每天都食客爆满的玉林粉店,怎么说关就关呢?

玉林闭店的第一天,老李一如往常地搬着小板凳坐在店门口抽烟晒太阳。

对我们的疑惑他见怪不怪,给到的回答也很简单: “店太小,想重新装修,现在的地方要拆掉,建成两层的小楼。”

他还打印了一张告示贴在门口,方便老顾客们过来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相比起闭店的伤感,老李的言语中似乎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他说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毕竟接手粉店以来,他一天懒觉都没有睡过。

忙活了大半辈子,难得的空闲时间老李更想去找老朋友叙叙旧。至于玉林之后是否会继续开?老李给到每个来问的客人的回答都是: 我们尽量明年见。

不知道是不是玉林起的头,用塑料凳做桌椅已成为德雅路拐角这一线早餐店的特色。

玉林正对面,是才挂上招牌不久的易家烧烤,也是德雅路上的老派早餐店之一,人多起来,一样的是 用板凳当桌子

因为营业时间结束得稍晚,有不少人在每天错过玉林的米粉后,走到马路对面来询问。

答案当然也可想而知, 30多年一直都是十点半准时“熄火”

“那每天早上都是人。”当跟老板聊起已暂别的玉林粉店,易姐说,“我也去吃过嘞,就是觉得码子品种少了点。”

站在玉林粉店对面的一个老嗲嗲,面朝马路背着手,见我们举着相机对玉林一顿咔咔,一边感慨快40年的老店停止营业,一边跟我们闲扯了三两句。

“想呷正宗长沙米粉,就找德雅路上的玉林;想呷正宗长沙剁饼,就到玉林对面的易家油炸铺。”

看玉林粉店小小店铺里工人忙里忙外,拆走的杂物一车车地运走,不知命运如何。

距离玉林粉店仅有10米的潘记粉店,“30年老店”赫然写在招牌上。

眼看多年的邻居突然停业,老潘感慨万千。

“其实也不算是竞争关系,我是常德人,口味更重,码子也多些。”不像玉林粉店专精一种,潘记粉店的码子选择和小料一样多。

好几十年的邻居,潘记和玉林的关系微妙又稳定——游客和赶早的人喜欢到玉林嗦粉,起不来的就在老潘这里嗦。

因为和玉林用的同一个老板的米粉,手艺也差不多,不少吃惯了玉林的人也喜欢到潘记来吃,“喜欢玉林的肉丝粉,也喜欢这里的牛肉粉。”

/ / /

今日停业后,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打卡,结果当然是扑了空,只能 看着门口张贴的闭店通知饿着肚子叹气

暂别叫人遗憾,不仅是又少了一家老店,还有肠胃早已习惯的口味和抱着板凳嗦粉的坐姿,最舍不得的还是在这里发生过的曾经。

不过好在只是暂别, 期待熟悉的味道早日回归,也期待着玉林续写长沙米粉江湖的传奇。

就是不知道玉林粉店将来换了宽敞大门面之后,还会不会有人想起坐在路边半蹲坐嗦粉的时光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