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89

如何洞见新消费背后的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新消费融资近200起,过亿项目28起,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融资共333起,过亿项目106个。

市场热得发烫,资本疯狂追逐,依然是新消费当下的现状。

社会心理学家哈尔霍森说过:“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存在着误差。”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就是这样来的。

对于新消费品牌而言,它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自以为很有魅力,足以吸引年轻消费者时,在年轻人看来简直俗不可耐。

它们创新产品,认为这能解决需求,在年轻人看来,却是大可不必。

不仅圈里圈外有误解,圈子里的人同样存在认知偏差。新消费看似处处是捷径,实则是一条不断遇坑、填坑的路。

你如果想要一条真正的捷径,首先得升级认知,消除误解。

对新消费品牌有哪些误解?

流量红利成就新的消费品牌

近年来营销花样层出不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风靡,很多品牌借助平台流量提升知名度。创业者认为新品牌需要主攻线上,于是投入大量营销成本,形成大量曝光。

这样的品牌用“网红”来形容更恰当。利用流量实现消费信任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消费者并不像键盘侠一样,大众舆论往哪跑他们就往哪跟。

尤其新消费品牌的目标群体还是群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想取得他们的信任需要更深层次的体验感,这种体验是线下独有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式茶饮品牌、玩具品牌都是从线下火到线上的。

新消费品牌没有护城河

很多人认为新消费品牌的产品没有技术含量,传统品牌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就能把新消费品牌踩在脚下。

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品牌带有很强的“卖家思维”,以品牌和技术为中心出发;新消费品牌一般是具有“买方思维”,从用户需求出发。

两者在理念上有着显著不同,而这个不同正式新消费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来源。

实际上,对于新消费品牌的误解还有很多,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赘述。对品牌而言,升级认知,消除误解影响着对于未来的布局。

正如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老师所说,如果你所处的信息环境里,有严重的信息缺失,甚至信息扭曲,那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个人的眼界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得到更多人的信息。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同样,一个行业是有边界的,需要去别的行业获取更多,拓宽视野,这是创新、也是融会贯通。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获取更多信息和经验?2021CNEF致力于提供一个创业者们合作交流的平台,一众新消费领域大咖齐聚,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

泡泡玛特:将玩具玩上市的“盲盒第一股”,一年净利润达4.5亿。

墨茉点心局:单店估值超过1亿元,创立10个月、拿下5轮累计数亿元融资。

熊猫不走:月销3000万,三年营收四个亿,妙用用户思维的典型品牌。

果呀呀:50多家线下门店的真果茶品牌,一年卖出500万杯。

KNKW:拥有超强供应链的中国原创鞋履品牌,将新潮玩法成功融入传统服饰行业。

小象馆:凭借个性经营理念突出重围的摄影服务平台。

熊猫精酿:国内精酿啤酒先锋品牌,产品覆盖50多个城市,年销量达到1000吨。

Cabana:有着家具界的“LVMH”之称,北京单店月销达300万元。

每日优鲜: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生鲜电商第一股。

青山资本:已投pidan、bosie、花点时间、每日黑巧、鲨鱼菲特、优客工场等。

天图资本:已投周黑鸭、奈雪的茶、钟薛高、茶颜悦色、江小白等。

穆棉资本:已投蕉内、三顿半、王饱饱、认养一头牛、鲍师傅等。

关系品牌:创始人李倩被誉为国内少有的“媒体+资本+创业”的品牌践行者。

艾媒咨询:全球知名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

创业邦:中国领先专业创业服务平台,杂志和网站覆盖约13,000万的中国创业者。

399试错的成本不算高,错过的成本非常高。扫描下方二维码,拓宽认知边界,破解新商业财富密码。

会议日程

-END-

西瓜传媒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