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宁乡发布了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通知,向广大市民朋友提出如下倡议:

  一、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广大居民近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密切关注最新公布的全国疫情风险信息,如非必要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不建议出境旅游。提倡广大居民在本地过节,尽可能减少走亲访友,不参加大型活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职工带头在本地过节,广大来宁建设者和群众尽量留在宁乡过节。

  二、主动报告有关信息

  (一)省外低风险地区、省内重点人群返(来)宁人员。外省市无中高风险地区的县市区返(来)宁人员、省内重点人群须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宁前2天应主动向社区(村)进行报告,抵宁后开展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省内重点人群是指从事临床诊治、隔离场所、口岸防控、进口物流、国际航空、交通运输等重点职业且存在新冠肺炎病毒较高暴露风险岗位的人群。

  (二)中高风险地区返(来)宁人员。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应暂缓返(来)宁,待所在地区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后再返(来)宁。特殊情况必须来宁的,须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宁前2天应主动向社区(村)进行报告。来自或途经(驻留4小时以上)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的返(来)宁人员,抵宁后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当地政府宣布全域封闭管理的街道(乡镇)县市区视为高风险地区。来自或途经(驻留4小时以上)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的返(来)宁人员,在宁期间一律实施14天居家隔离,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1次核酸检测应在抵宁后尽快开展,第2次核酸检测于隔离期满前开展。

  (三)入境人员。入境人员需在第一入境口岸城市隔离14天,抵宁前2天应主动向社区(村)进行报告(含隔离期诊治情况),抵宁后集中隔离至入境满21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第1次核酸检测应在抵宁后尽快开展,第2次核酸检测于隔离期满前开展。

  (四)隔离规定。集中隔离必须实行“一人一间”。居家隔离必须实行“一人一户或一家”的标准,对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对象实施集中隔离。

  (五)主动报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对本单位确需离宁的人员要做好审批管理,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对本单位及商务洽谈等的确需来(返)宁人员,要加强健康查验,协助和督促其主动向社区(村)进行报告。所有宾馆、酒店、招待所、民俗、网约房、出租房屋等单位、业主接待来(返)宁人员,实行个人旅居史、职业等申报承诺制,一律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健康码异常、高暴露风险执业等情况,第一时间报告本单位所在村(社区)。

  各项措施暂定2021年1月25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实施,后续将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和上级政策要求及时动态调整相关防控措施和实施时间。

  三、减少人员聚集活动

  节假日期间尽量减少串门、聚餐,少去人员密集场所。进入公共场所要服从测温验码、佩戴口罩、预约限流等防控要求。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提倡控制在10人以下,宣传和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请不办。各乡镇(街道)春节期间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祭祖、舞龙舞狮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控制人流量。落实好宗教活动及场所管控要求,从严从紧执行疫情防控规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严格控制举办人群聚集性活动,会议、培训、活动尽量采取线上方式。确需举办的活动要压缩规模、及时报备,落实验码测温、佩戴口罩、间隔相坐、场所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将规模控制在50人以下并有防控方案,同时向属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报批,并由村(社区)委员会负责监督登记参加人员基本信息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

  四、注意冷链食品安全

  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进口食品检疫信息,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不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食品。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菜、野果、野味和野生蘑菇,不盲目进补,避免食物中毒。

  五、切实加强个人防护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请自觉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有发热、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请暂缓行程,佩戴好口罩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发热诊室)进行排查诊治,并主动告知近14天的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去非官方指定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就诊。

  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广大居民要积极主动配合,自觉遵规守法,对防控排查中不配合入户调查登记、不配合检测体温,提供虚假信息、隐瞒不报,拒不履行防控义务造成疫情传播和造谣传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