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按理说此时正是天地间阳气最足之时,为啥阳气就弱了呢?这是针对我们身体而言,外界的阳气虽足,但没补进去始终不是自己的,况且夏季我们的阳气是往外散的,全都浮于体表,内部的五脏腑其实比以往还要虚,如果此时再做伤阳气的事儿,那身体就会越来越虚,为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这3件伤阳气的事儿,在三伏40天里可千万别再做了!
1. 三伏天,不宜吃冷饮
这里的冷饮,不光是雪糕、饮料,还有寒凉的瓜果,也得少吃。
夏日炎炎,气血在体表,体内亏空,这时候再用凉的冷的一激,本就虚弱的脾胃还得调动为数不多的阳气,来焐热这些,时间一长,脾胃阳气渐渐不足,运化无力,湿气寒气就留在了脾胃中焦,身上湿多又阳气不足,肚皮摸上去就总是凉凉的。
而且身体为了御寒,就会有很多脂肪过来,所以越吃凉的不光脾胃虚阳气弱,小肚子也越来越大,甩也甩不掉。所以夏季反而应该吃一些温阳的食物,帮助弥补我们体内的虚,护住阳气,固本培元。
夏季养阳,推荐一种我们平时做菜经常用到的辅料,姜。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吧,夏季吃姜享安康,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姜性温热,为温阳之物,又辛辣,用它来驱散脾胃内的寒气再适合不过了,《药性类明》也曾写道,“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
每天吃适量的姜不仅能提升人的阳气,还能达到温胃散寒的效果,特别是女性朋友,夏季体质容易阳虚气虚,身体很寒,多吃点姜就最适合不过了。
2. 夏天,不宜见湿不排
自打入了梅雨季,这天就跟漏了一样,天天下雨,浑身腻乎乎湿哒哒,而且身上又开始过敏了,起的红色的硬疙瘩,一开始还以为是蚊子包,后来才发觉,这是因为环境太潮湿,加上体内的湿气太重,一来二去的,湿毒就只能这样发出来了。
体内湿气过重,也会消耗我们体内的阳气,打个比方,我们洗过的衣服,要靠外面太阳来晒干,如果一直都像现在一样阴天下雨的,衣服晒个一星期都不干,甚至还会馊,所以祛湿气还是会靠阳。
湿气越多,耗损的阳气也越多,我们也就会感觉越来越累越来越虚。祛湿,首先就得把脾胃能力给加强,让它的运化水湿能力跟上,这样我们体内的湿气才能顺利被代谢出来。
夏季,尤其是最近环境也湿的情况,可以试试这道四神汤,相传还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因为受不住江南潮湿的气候,身边大臣纷纷病倒,当地的一位和尚提供的方子,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由莲子、茯苓、怀山药、芡实四种食材炖煮而成,上述材料各15~20克混合,加水1500毫升,先浸泡1个小时;第一遍大火烧开,小火煮煮20分钟,然后将汤液倒进碗里;用同样的方法煎煮第二遍;将两次汤水混合均匀,早晚分两次空腹温服。
喜欢吃荤的,可以加点猪肚进去同时炖,这个看个人口味。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芡实有化湿之功,又能清热,因为湿久会化热,变成湿热;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
3. 夏天,中午别折腾
夏天午觉很重要,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养护阳气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起居作息与四时阴阳、昼夜变化息息相关,在中午11点~1点期间,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午睡就像是充电,帮助我们养精蓄锐,充分调养阳气。
《黄帝内经》中早就有关于睡“子午觉”的记载,“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也历来被古人奉为养生法则。
也有很多人发现午睡后,疲劳没减,反而还腰酸背痛,这是睡姿势不对,睡眠时不要对着电风扇或是冷气吹,不然容易头疼和腹泻。以及很多上班族,午睡只能是趴在桌子上打盹,这样的睡姿会使脏器“窝着”,睡醒就容易腰酸背痛,午休如果没有平躺的条件,也可以靠在椅子上睡,比趴着好,而且睡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这样下午就能精神满满啦。
三伏天里,记得规避这三件小事,就能养护好我们的阳气,身体也会舒服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