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枸杞最常见的吃法,很多人都会想到干嚼和泡水。

然而,这两种吃法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缺点”,例如——

干嚼确实能更充分地吸收枸杞中的营养成分,但也有不少人吐槽:味道不好!

而泡水虽然方便,但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营养都没“泡”出来!

那么,还有没有营养与味道兼得的吃法?

往下看!

教你个新吃法

明目养肝肾、血压血糖血脂不敢升高!

煎水

枸杞茶,由于温度较高、加热时间较长,能够获得更多枸杞的营养。

就这一点来说,煎水比单纯泡水更有优势~

此外,在煮枸杞茶时加点“料”,不仅养生效果翻倍,口感也会更好——

①加菊花:清肝明目降血压

菊花和枸杞都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可谓是“强强联合”。

而且, 菊花还能辅助降血压。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是属于肝阳上亢、肝经有热,才适合服用菊花辅助降血压。

②加桂圆:补气养血助睡眠

桂圆可补气养血、安神助眠,与枸杞的搭配,很适合脑力劳动者、经常加班熬夜者,或担忧较多、心情不畅的人。

小提醒:煮枸杞茶时,先放入其他食材,最后再加入枸杞。

煲汤

冬季特别适合喝点热乎乎的汤,而说到煲汤,怎么少得了枸杞这个“百搭”的食材!

推荐两道枸杞靓汤——

①马齿苋枸杞鸡蛋汤:营养丰富、预防“三高”

马齿苋素有“长寿菜”的美誉,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而马齿苋与枸杞和鸡蛋搭配,不仅味道鲜美,还营养丰富,特别适合“三高”人群。

材料:马齿苋60克、枸杞20克、鸡蛋250克。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捣烂取汁;鸡蛋打散加水适量煮熟后,再加入马齿苋汁煮开3分钟至沸腾,最后加入枸杞即可。

②枸杞猪肝汤:补血安神明目

这道枸杞猪肝汤能补血明目安神,很适合经常熬夜、眼睛干涩,以及身体虚弱的女性。

材料:猪肝100-200克、枸杞30克、适量生姜。

做法:猪肝切片,生姜切片;锅内放适量食用油煎姜片,加水煮沸;放入猪肝和枸杞一起煮汤,小火煮熟,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煮粥

煮粥时加点枸杞,增色调味又养生。

①山药枸杞粥:补虚健脾养肝肾

山药和枸杞都是滋补肝肾的好食材,很适合冬季滋补,不容易上火。

材料: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山药100克。

做法:山药、粳米、枸杞洗净后,加水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熬;煮到粳米熟软后加入枸杞,再煮3~5分钟即可。

②燕麦枸杞粥:消食通便控血糖

冬天肉吃多了,会增胃肠负担,导致积食、便秘、口气重等问题。

这时候,特别适合来碗枸杞燕麦粥,不仅促进消化,对控制血糖也很有好处。

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的食品,其富含亚油酸, 对糖尿病、脂肪肝、便秘等患者有辅助疗效。

而枸杞含有的多糖有助于降血糖、降血脂、延缓衰老、调节机体免疫活动。

总之,燕麦和枸杞的搭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适合三高人群长期食用。

小提醒:对血糖控制有益的是那些不添加其他成分的生燕麦,而那些加了各种调料的燕麦反而会升糖。

枸杞虽好,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吃之前,最好都了解一下~

枸杞的4个小疑问,全都给你说清楚!

1.每天吃多少枸杞合适?

枸杞虽好,但不能吃太多,否则容易滋补过度,给身体带来负担。

每天推荐枸杞食用量为10克左右,最多不超过20克

差不多就是一小把▽

2.哪些人不宜吃枸杞?

脾胃虚寒、阴虚精滑、腹泻、寒痰冷癖者不宜食用枸杞,以免加重病情。

而下面这些人可以适当调整枸杞食用量:

  •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眼较多,可多吃些;

  • 中壮年肝火较旺,也可以多吃些;

  • 老年人因机体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分量最好减半(5~8克)。

3.怎么选到优质的枸杞?

想买到好枸杞,先要看产地:在我国,宁夏枸杞为上品,青海产次之。

此外,在购买枸杞时注意以下几点:

  • 看外观: 好枸杞为偏喑哑的红色,长扁状,而太鲜红的有可能是熏了硫磺。
  • 看黏度 :抓一小把枸杞在手里,轻轻一捏再松手,如果容易黏在一起,说明质量偏差。
  • 用水泡 :把枸杞泡进水里,质量好的一般不会很快沉底。
  • 尝味道: 优质的枸杞吃到嘴里味道甘甜,不会出现苦涩和其他异味;而劣质的枸杞可能会有苦涩味,硫磺熏过的还会带酸。

4.黑枸杞比红枸杞更营养?

这些年,黑枸杞特别火,价格也比普通红色枸杞贵很多,难道更有营养?

事实上,两种枸杞的功效没有太大区别。

例如,在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上,红枸杞和 枸杞一样出色。

而商家宣传的黑枸杞具有“保健、抗癌”等功效,目前还没有定论。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获得枸杞常见功效,买红枸杞就够了~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动脑的时间又到啦!

编辑:西早

点个点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