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繁衍生息过程中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虽然变老是必然,要逐渐懂得服老,但我们仍可以在变老前、变老中做一些什么,来延缓变老,提高老了时候的生活品质。

人变老的表现,有人说是皮肤皱了、头发白了;有人说是记忆力不好了、眼睛花了;还有人说睡得少了、胃口差了……确实这些都是人变老的表现,但它们对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也就还能接受。但如果骨头老了,并且出现健康问题,通常就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乔主任认为,骨头变老的这两种情况,人人都会遇到,并且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带来失去活动能力、甚至致命的后果。它们就是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

为何人人都会经历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

退行性骨关节炎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发生退化与磨损,致使关节骨化、关节间隙变窄。最常发生在膝盖关节。本身这个病属于一种退化性疾病,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但我们这一代人:

从小营养差、忍饥受饿长大;读过书有文化的人又少,长大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许多农村地区的人交通受限,日复一日地走几公里以上的上下坡山路;还有部分人群关节受过伤,或是患有类风湿、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这些因素,都会让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更早的出现。

数据显示,60岁以后有50%以上人群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炎。如果60岁以后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炎,那你属于是自然规律下的骨头变老;如果你是40岁(10%)左右就开始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炎,那你需要对它格外关照了。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

人的骨骼是有生命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一生中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全身的骨几年就可以更新一次。20岁前,新骨的生成速度大于旧骨的吸收速度,骨重量和长度不断增加,人体的身高也在不断的增长;成年以后,新骨形成和旧骨吸收的速度基本持平,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年龄老化等因素使新骨生成速度小于旧骨吸收速度,造成骨重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就出现骨质疏松。

加之老年阶段,骨质的无机成分比例增大,因此骨的脆性增加,外伤后易发生骨折。

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

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前者是踏雪留痕、每发展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如果你看了乔老师的文章,那可以在早期发现它的蛛丝马迹,及时干预;而后者是悄无声息的发展,直到某天突然以骨折的严重后果暴露出来。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腿脚越来越不好使

膝关节是最容易、最早表现出退行性改变的关节。常见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症状有:

长期膝痛、关节活动弹响、晨僵、膝关节肿胀不适。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初期时,主要为久站后、行走后、上下楼梯时关节不适、发出摩擦音;中期时出现晨起短时间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关节无力,以及出现关节周围滑囊炎、腱鞘炎;晚期时表现四头肌无力、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萎缩无力,膝内翻和关节半脱位,胫骨上端髓内压增高引发夜间静息痛,活动能力逐步丧失、不动也痛。

骨质疏松——可能成为“寂静的杀手”

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表现为疼痛,无力。这是骨质疏松症最早期出现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较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

当骨骼密度持续下降到0.6g/cm3以下时,骨折的机会将会明显增加。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髋部骨折有高达50%的死亡风险,因此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被形象地比喻为“寂静的杀手”。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受力显著增加,影响行动能力甚至会长期卧床无法行动。

若胸、腰椎发生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每个人中老年人的必修课

退行性骨关节炎——35岁后,膝盖合理用、省着用

在35岁之前,膝盖处于发育和强健阶段,几乎不存在退化的可能,只要保证膝盖不受外伤就不会引起它的退化。在35岁以后,膝盖的髌骨软骨会因为润滑液的减少,而出现早期的轻度磨损,因髌骨软骨没有神经通过,不会引起明显的痛感,有的人甚至察觉不到,有的只是出现膝盖酸胀。

但此时就要认真预防膝盖退化了,一定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如过度行走、负重过多,大体重人群也有必要进行减重。在50岁以后,膝关节的胫骨、股骨表面软骨,髌骨软骨的表面均有磨损,骨关节炎已经出现,关节的使用越少越好,如果痛感过大,可以考虑使用拐杖,以减少关节内的摩擦力,并积极做关节康复训练。

1、以正确的姿势走路。日常行走时要和散步时的姿势一样,动作正确。穿宽松的鞋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走路时要注意松紧适度。

2、走路不能太匆忙。步行时膝关节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2~3倍,跑步时为体重的4~5倍。所以日常生活中,走路尽量不要过于匆忙。

3、运动前充分活动四肢。运动时不能勉强自己,运动后放松身体,从而缓解疲劳。

4、保持力的平衡。购物或旅行中最好将物品平均分放在两手中,使身体不倾斜,或者使用双肩包,这样能减少对一侧膝关节的磨损或加重患侧的疼痛感。

5、尽量用坐便代替蹲便。相对于蹲便,坐便对膝关节的压力大大减小,站立时最好有扶手或慢慢扶墙站起来。

6、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在寒湿天气中要做好身体保暖,避免受凉;夏季不宜在冷空气出口处待得过久,避免受凉气困扰,使用空调也不宜使室内温度过低。

7、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胡椒、咖喱、辣椒、煎烤等食物,否则也会使疼痛加剧。

8、科学运动。有规律做运动可以加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支持作用,从而保护关节,同时也能刺激软骨生长。

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重要

往往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逐渐丢失,一旦出现临床表现,骨钙丢失已经在50%以上。已经丢失的骨密度,即便是经过治疗很难全部补回来,所以早期的预防是延缓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治疗在于针对之后更大量骨密度的丢失,减少或延缓丢失速度,因此在骨质疏松防治中,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进行性、退行性疾病,除了少数继发于其他疾病,经过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可以恢复骨密度,大多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可能达到治愈。预防和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症状,延缓骨质疏松进一步进展;防止脆性骨折的发生。

1. 年轻时提高峰值骨量

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如果年轻时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等到老年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减少。

合理膳食营养,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制品、豆类、鸡蛋、绿色蔬菜、海带、鱼等,多晒太阳,不吸烟、不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少吃糖和盐,进食动物蛋白不宜太多。

2. 钙的补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欧美较多用雌激素补充与长期预防性补钙;日本较多用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我国除前两种方法,还有双膦酸盐、降钙素、中药等药物治疗手段。

同时要积极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和慢性肝病。除正确防治原发性疾病外,在医治某些疾病中必须使用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的药物时(如糖皮质激素、肝素、抗癫痫类药等)应慎重、适量,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受伤;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和照明设施;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高龄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