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密切接触者

1.哪些人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有以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

1   ●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果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间房或在同一幢房屋中生活。

2   ●诊疗、护理、探视患者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在密闭环境中探视患者或停留的人员,以及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   ●乘坐同一种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的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可能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密切接触者定义的人员。

2.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是密切接触者?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风险时,要综合所接触病人的临床表现、与病人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人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应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对大众而言,如实上报并提供相关信息即可。除患

者亲友、同事以外,最常见的成为密切接触者的可能为乘坐同一班次交通工具的人员。因此要留意自己的航班号、高铁车次信息,注意社会公示的患者同乘交通工具信息,如果是同乘者,需上报并居家隔离。

五、出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自驾出行。

●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如果遇到,需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

●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揉眼睛等。

●勤洗手,可以自备含消毒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产品。

●疫情期间应尽量避免参加各类聚会。

六、关于就医

1.如果出现疑似症状,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首先,如果属于需要居家隔离的情况,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上报并就医。

如果不需要居家隔离,建议按照以下流程先自我评估。

●体温不超过 38 ℃,并且没有明显的气短、憋喘等症状。

●年龄在 60 岁以下、5 岁以上。

●不属于孕妇、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免疫性疾病等)或肥胖者。

如果同时符合以上情况,建议先在家休息和观察。在家期间,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减轻症状的感冒药。同时,采取戴口罩、勤洗手、房间勤通风等措施,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在家观察休息 1 ~2 天后,病情无好转。

●近期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或去过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医院、超市、农贸市场,或有野生动物接触史。

●老年人、孕妇、肥胖者,以及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员。

2.就诊有哪些注意事项?

前往 / 返回医院途中

●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不要用手捂口鼻,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运营人员应对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就诊时

●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在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居住史和旅行史,发病前曾经接触的疑似或确诊患者,以及发病后曾接触的人群,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如怀疑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请直接至发热门诊就诊,减少在医院其他区域活动。

●如果因其他原因必须就医者,请勿穿行于发热门诊、急诊等区域,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如果遇到,尽量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就诊结束,不要在外逗留,尽早回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