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几期已经给大家详细解读了骨量和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以及健身中的功能,本期介绍心脏与健身间的相互联系。
心脏无疑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那么,运动健身与心脏健康具体有什么联系呢?
BMI指数和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BMI指数已被认为与中老年的心血管健康有因果关系,那么在年轻人中,BMI与心血管健康也是否存在一些关联呢?在对美国年轻人的大样本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更高的BMI指数会导致血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老年人,即使在年轻群体中,较高的BMI可能导致更糟糕的心血管健康,我们应该从年轻时就注意控制BMI,预防不良的心血管结局[1]。
图1 采用MR和RbG方法检验BMI对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多种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
心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心血管健康
对于大众而言,心脏功能的强弱往往不能直观的体会到,但心率作为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却是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作为普通人,日常监测心率就能方便快捷地管理心血管健康。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
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脏功能,比如表现为心脏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心脏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心脏调节机能提高等。同样的,心脏功能对运动强度也起到限制作用,倘若不顾自身心功能的好坏,盲目增加运动强度,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的新闻也是常有报道。简单来说,适量运动有益心脏健康,同时应避免长时间的心脏超负荷运动。
长期规律运动后,心率变化最为明显的两点就是安静心率下降,运动时极限心率上升,从而有效增加心率的储备空间,增强心功能。
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达到运动心率范围时,机体以糖和脂肪酸供能为主,有利于减脂。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储备心率法可以较好的确定运动强度:储备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运动中的目标心率=(50%—85%)*储备心率+安静心率。对于有年龄超过50岁的人,应适当降低心率标准;若单次运动时间较长,所采用运动心率也可以降低一些。
热量限制与心率的关系
想要有效减脂,不仅要迈开腿,更要管住嘴。轻断食这一概念近年在人群中盛行,主要适合肌肉较壮、身体超重、血脂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是处于减脂瓶颈期的人。那么轻断食法对心脏健康有没有影响呢?
研究人员对74名肥胖者进行观察实验,将74人随机分成三组,一组为断食午餐,一组为断食晚餐,一组为每餐都减少适当的热量,持续8周。结果发现,各组体重下降情况相似,但仍有差异P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长期进行热量控制的老年人中,全天、白天和夜间的心率明显低于饮食正常的对照组,并且其心率与20-30岁的健康成年人的心率相似[3]。
图2 长期热量限制后,老年人心率与健康成年人相似
总之,热量限制的确会对心脏以及心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是好是坏,仍待科学研究。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如果一定要进行轻断食法减脂,建议将断食时间放至晚餐,或者三餐均减少热量,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心脏健康。
使用云康宝体脂称测量体重体脂的时候可同时测量心率,结果一目了然,不仅运动过程中能实时监测是否达到运动心率,还可以通过时间纵向比较,观察长期运动后静息心率的变化,可以说是守卫我们心血管健康的“吹哨人”。
参考文献:
[1] Wade, K.H., et al., Assessing the causal role of body mass index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young adult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d recall-by-genotype analyses. Circulation, 2018. 138(20): p. 2187-2201.
[2] Hoddy, K.K.; Kroeger, C.M.; Trepanowski, J.F.; Barnosky, A.; Bhutani, S.; Varady, K.A. Meal timing during alternate day fasting: Impact on body weigh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obese adults. Obesity 2014,22, 2524–2531.
[3] Stein, P.K.; Soare, A.; Meyer, T.E.; Cangemi, R.; Holloszy, J.O.; Fontana, L. Caloric restriction may reverse age-related autonomic decline in humans. Aging Cell 2012, 11, 644–65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