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举行。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
在29日举行的主题为“发展健康照护师新职业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健康照护师职业发展的价值意义、职业培训规范体系化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与质量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探讨分享。
精准对接健康照护需求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在发言时表示,健康照护师职能涵盖了育婴员、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的主要工作,又新增了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家庭成员照护的职能。一方面能够满足“一老一小”的健康照护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系列的专业培训,能够提升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助力精准脱贫。大力发展健康照护师新职业是实施精准扶贫、就业优先、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刘义强表示,健康照护师新职业的设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健康照护行业提质扩容,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国“一老一小”健康维护的痛点难题;有利于充分吸纳城乡闲置劳动力就业创业,有利于降低慢病患者、老年人住院频率,是助力就业优先战略、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一举多得的重要抓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健康照护师新兴职业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指出,我国正在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养老呈现新的变化。
“目前社会上有大量失能半失能老人、孕产妇、幼儿以及残疾人士需要照护,通过设立健康照护师体系,加强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张大卫强调,要建立组织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健康照护师培训体系,注重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保障健康照护师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主导 建立职业培训规范体系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先夺发言时表示,天津市是我国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刘先夺介绍,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健康照护职业人才建设非常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产教融合,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
“政府部门在前期要做引导,中间是市场推动,最后是行业管理,这样才能把健康照护产业链、教学链、人才链、创新线做好对接,结合市场创造力,把这个体系建好,特别是资源配置和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刘先夺说。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理事长、周口市政协副主席李海燕表示,推动健康照护师新职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在对于健康照护师职业培训方面,李海燕表示,建议把健康照护师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财政支持项目,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可以接受到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健康照护师这一新兴职业的宣传力度,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社会闲散人员等纳入培训对象,扩大培训的广度。建议人社、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把健康照护师纳入大专和中专的课程并开设相关专业。与此同时,要引导健康照护师这一新型职业的正确就业观,改变旧思想和旧观念,树立典型人物,形成正能量的导向。
打造高素质健康照护师 提升职业归属感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院长丁树德介绍,2019年3—6月,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指导帮助下,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健康照护培训班,59名学员毕业已经一年。
丁树德表示,学员学到了医疗护理的知识,对自己成长有了信心,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运用。他举例说:“有一个学员,父亲有心脏病,有一次吐痰卡住了,而他学过医学知识,通过拍背等方式救了父亲的命。还有的学员因掌握专业知识,在市场及职业发展上都更有竞争力。”
“健康照护师职业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归属感。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过程中应为从业人员设计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能力建设研究室主任袁良栋指出,应在健全职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职业培训项目和专业课程开发,建立人才培养和评价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有机衔接和互认机制,加强专业师资培养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服务标兵创建和宣传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就业保障。为专业人才的成长创造有益的发展环境。
圆方集团副总经理雷勇提到,当前,健康照护师存在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容量小、服务范围混杂、服务专业度低等问题。“这次健康照护师职业的正式发布,不仅明确了从业人员的身份,还规划出了职业晋级通道,非常有意义。”雷勇认为,未来健康照护师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降低服务中双方可能产生的风险;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健康照护师诚信体系,让优秀的从业人员更有保障,把信用不良的从业人员淘汰出局;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为健康照护行业树立正面的职业形象,明确健康照护师职业范围,引导大家摆脱固有的“小保姆”的刻板印象,让从业人员获得应有的职业尊重和尊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