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互联网医疗热潮下,如何深化“三医”联动医改的纵深性?近日,由北京瑞洋博惠公益基金会主办、人民网·人民健康协办、拜耳支持的“共话三医联动 同筑健康医路”线上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业界专家就“互联网+医疗”趋势下的新三医联动、智慧医疗概念下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互联网医保管理新趋势以及创新药事服务等话题展开讨论。

据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书记金昌晓,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院长邓启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科处长孙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南生,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石春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务科主任吴勇,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付费部主任科员辛筱茗参加本次线上活动。

线上会议截图

“三医”联动把医改推向纵深 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2018年,国家卫健委为进一步推动“三医”联动把医改推向纵深,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并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通过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改造优化诊疗流程、便捷结算与支付、加强医疗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建设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部署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医保经办部门和各家医院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非常好的实践并积累经验。”金昌晓表示,尤其是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医疗模式新的探索,以及后疫情时期线上诊疗模式的探索创新,例如今年北京有6家医院试点互联网+复诊医疗,相关医保部门对结算等政策做相应调整。

张南生表示,医药方面,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药监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学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加大药品使用改革力度,全链条推进药品领域改革,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合理用药,更好保障全民健康。

“疫情期间,每个地区对于中央政策的解读和相应的配套政策都不太一样。”金昌晓希望,在“三医”联动探索过程中,将实施细则进行相应细化,同时,作为“三医”联动的医保部门对各家医院,尤其是综合类医院的探索进程给予一些创新的容忍度,促进探索与尝试。

互联网+医疗:完善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服务 健全质量安全体系

“互联网医院在信息化与平台建设过程中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发展医疗服务。”孙湛介绍,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建设糖尿病移动互联网诊疗平台,实现全院实时联网血糖仪并且建立HIS对接报警数据库;建立VTE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手机APP对血栓进行评估和患者自身风险评价;建立药物全流程闭环管理平台,建成医院内部以手持机为主要工作的药品全流程管理;通过人工智能预先设定条件拦截可疑医嘱,将违规和严重违规医嘱发送给临床药师进行人工甄别;通过APP小程序、公众号、医生工作站等方式连接整合,形成互联网工作流程,实现终端、全流程、单中心的管理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邓启文说,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疫情影响,促使患者网上咨询问题,互联网医院抓住机遇建章立制,投入更多人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如果没有绩效引导很难持久,需要用绩效感染调节,促进互联网医院发展。

“的确,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石春和认为,比如医保基金支付问题,会面临医保筹资压力增加情况;保证资金交易安全和真实的监管问题,监管部门执法难度会比传统线上监管难度大。医疗、医保和医药之间的技术壁垒需要打通,构建公众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形成风险共担、盈利共享的长效机制。

如何进行有效监管?石春和表示,首先要加强医院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为的监管,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监管工作;积极处理患者电话和网络投诉,制定相关绩效考核和奖励办法;医疗价格、人资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等方面加大投入;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保护患者个人隐私。

如何应对智慧医疗带来的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孙湛表示,在智慧医疗基础上的医疗质量安全既信息安全,需建立系统化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定位安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建设网络防御体系,降低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培育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团队,与时俱进处理新问题。

互联网+医保:加强规范化监督监控 推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互联网+医保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辛筱茗认为,医院管理方面,医保基金为参保人员购买到优质的服务,在初期医保部门应将线下医院专科管理水平作为是否将线上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重要指标;医生管理层面,优质医生线上线下资源再分配存在问题,线上优秀医生资质一旦缺乏有效监管,将出现良莠不齐现象;电子病例方面,需逐步放弃以线上记帐式陈旧的数据管理模式,形成依托互联网的医保信息管理闭环系统。

邓启文认为,对于医保欺诈和违规等现象,医保局需要规范化监督,通过大数据对医生开药进行监控,对医保处方进行监控,而医生则需要进行线上咨询和开药的培训,做到自律。

如何解决“互联网+医保”最后一公里问题?辛筱茗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连续下发多个文件并出台一系列新政,武汉医保局率先破冰,首次将平台互联网新冠微医纳入医保支付,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通知》,明确互联网诊疗可纳入医保、规定互联网诊疗可线上实时结算、互联网诊疗可管理可追溯。区域性破冰背后展现了国家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大蓝图及“互联网+医保”落地。

互联网+医药:探索多模式远程药学服务 加强信息化管理

金昌晓认为,药学服务通过各种模式探索,找到适合于当地老百姓的服务体系并不断深化,包括药品双审、物流跟踪监管、用药指导等全流程服务,在其过程中解决患者如何能更好、更便捷地拿到药品问题,并将患者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

如何有效衔接医生、患者及整个药房端的关系?张南生表示,患者通过云医院详细描述病情,医生线上开具药品,药方端依据发药流程对快递药品打包、追踪数据和查询,在此期间要保证双人核对和打包交接核对,通过多步骤核对保证发药正确无误。同时,向患者发放用药指南,标注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医生会在云医院上给予用药指导,门诊室安排专人在线解答。

与此同时,邓启文认为,药物管理还需要尽量社会化,打通社会与医院资源,例如调动社会化因素把药店先做起来,给患者带去便利。

“临床药师在处方审核时,最主要审核的是处方天数,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出于药品安全性考虑,二是担心慢病药品被倒卖。”吴勇表示,部分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临床医生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审核患者开药记录,减轻临床药师审核风险与难度,医政管理方面则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加强监管。

如何推进互联网+药学健康发展?张南生认为需要从加强电子处方规范化管理,探索互联网和远程药学服务,加快药学服务信息互联互通,探索推进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四个方面落实。(刘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