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也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五届。

28日,在与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倡导健康管理,守护职工健康”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就职工健康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精彩的观点。

健康理念与时俱进 关注离退休职工健康

圆桌论坛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在发言时表示,要提倡整合健康学理念,建立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

樊代明认为,建立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就是要提倡,“全”民健康、“全”身健康、“全”程健康、“全”能健康的“四全”健康体系。他表示,健康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建立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包括整合型的医疗、教育、研究、预防及管理等体系,培育全面的医学人才,才能使我们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呵护人类健康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准,走得更好。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李滨生在发言时表示,守护老年离退休职工健康,是守护职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滨生介绍,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群中,离退休职工接近一半,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2019年全国离退休职工已经达到1.18亿人左右,且离退休职工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也不小,与在职职工群体状况相比,其健康状况更令人堪忧。所以我们倡导健康管理、守护职工健康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健康应该说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很重要的内容和必要环节。

职工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幸福 须提高为职工健康服务质效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郭渝成发言时表示,实施全面健康管理,建设全民健康中国。职工健康是我们国家生产力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兴旺重要保证,做好职工健康管理,不仅是造福全国4亿多名职工,同时更能惠及其家庭成员。做好职工健康管理,应该是全民健康管理关键切入点。

做好职工健康管理,郭渝成表示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职工健康管理体系,二是实施职工健康促进工程,三是开展职工健康知识普及,四是倡导职工健康生活方式,五是推广职工科学健身运动。

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党委书记赵世洪表示,促进全国职工健康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是一项富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工程,事关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和亿万家庭的幸福。

赵世洪介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新职业病例不断出现,职工安全与健康情况比以往更加纷繁复杂。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对职工健康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劳动模范、先进群体、特殊群体职工健康管理活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发言时表示,应把代表和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拓展职工健康服务渠道,提高为职工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针对全国职工健康促进工程近期将要着力推动的健康服务终端、视频医疗、健康小屋、线上线下运动、疗休养服务计划等5项重点工作,张世平表示,这些工作都非常具有开拓性,必须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持续发展。这些工作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搭建职工与医生的便捷交流渠道;有利于完善健康管理,解决为职工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利于提升职工素养,发挥职工在维护自身健康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推动跨界融合,汇集社会力量共同守护职工健康。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姜文良在发言时表示,全国总工会将进一步从强化源头参与、聚焦重点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三方面积极发挥自身组织优势,推动职工健康管理工作。

姜文良提出,下一步全国总工会将立足源头参与,加强群众监督,以协助政府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和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重点,继续深化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职工健康权益,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新科技助力健康管理 科学生活方式远离“职业病”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发言时表示,要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管理体系,完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回归正常工作状态和健康生活模式,推广健康饮食知识,保障职工远离“职业病”。

顾建文介绍,2016年,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发布《北京白领健康调研白皮书》显示,现在在北京白领群体有十大常见病,颈椎病、肥胖、龋齿、慢性咽炎、痔疮、腰肌劳损、腰椎病、胃炎、高血脂和妇科疾病。“其实很多病是生活健康模式发生问题了,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他对个人的保护缺乏正确的认识。”

“现在职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应回归正常工作状态和健康生活模式。”顾建文表示,“职工健康管理特别要关注合理饮食量、合理饮食结构,特别是补充膳食纤维,补充糖和脂肪,就是总热量的控制,同时要平衡运动摄入,排除和消耗比例,才能维持我们现在在新的生活模式情况下的改变。”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一直以来都面临如何保证专业性与专家资源的问题,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弥补民营医疗机构专家力量的不足。

张黎刚认为,受疫情影响,线上诊疗迅速累积了大量的用户,很多医院也建立了网络平台便于追踪病人,国外有几家成功的公司,专门对慢病如糖尿病进行健康干预管理。相信在这次疫情结束后,会有更多公司,无论是医院还是商业机构,都将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