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告诉过大家,中国的基准利率有两个。

存款层面:银行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层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降息就是下调基准利率,今天(3月20日),央行公布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中国3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4.05%,预期为4%,2月为4.05%。中国3月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4.75%,预期为4.7%,2月为4.75%。

也就是说市场原本预计中国会在3月份降息,哪怕是小小的5个基点,但是预期落空了。

LPR利率=MLF利率+银行综合成本

也就是在7天前的3月13日央行决定定向降准,一共释放的长期资金约5500亿元。据央行介绍,这次降准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也就是说银行综合成本理论上应该是下调,但为何LPR利率还是不变?让人摸不着头脑。

可能的解释有两种:

1、银行不能降,也不想降。中国的商业银行本来就是靠吃利差过日子,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4.05%,也就是说银行的利差是2.45%,每吸收100块钱的存款,大约可以有2.45元的收入。现在的情况是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份没有调整了,如果单纯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利差会减少,银行会觉得吃亏,不想干。

还有一点,商业银行的钱来源无非三个渠道:一是向央行借,二是吸收存款,三是向同行借。第二种规模最大,占到了借钱规模的60%以上,而且借钱成本很低。第一种比较少,成本相对较高,这次降准从某种意义上理解也可以说是央行给商业银行借了钱,最终给银行省了85亿这么一笔利息,可能是银行觉得有点少,所以没降息。

2、中国央行不想降。央行不降息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美欧全面降息+量化宽松,中国不降息保持利息优势,热钱可能流向国内,达到了“未降息实则降息”的效果。二是国内防疫取得重大成果,企业复产复工,经济正在恢复,无需降息。因为企业现在需要的最主要不是钱,而是顺利的开工、便捷的交通以及棘手的劳动力。三是不降息,枪里的子弹不要打出去,以免越用越少,因为境外疫情加剧,说不定会酝酿更大的经济危机,当危机真的来临并严重影响国内时再使用。四是现在全球都在量化宽松,钱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可能引发房价反弹,这时候不降息,是一种预期维稳,以免楼市太火。

降息落空意味着什么?

1、美国向左,中国向右。4天前,美联储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利率降到零,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当天,多个国家和地区跟随美国降息,但中国的MLF利率没有任何调整,摆出一种“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架势。预计这样的态势可能会延续,接下来如果美国疫情加剧,美联储还可能加大量化宽松力度。中国这边应该还会降准降息,但幅度和力度都少得多。

2、中国现在不降息,不意味着以后不降,最快可能4月份降息,一是MLF利率下调,让贷款利率降低,二是存款基准利率可能下调,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才能让他们有动力降低贷款利率。但另一方面,存款基准利率意味着住户和其他投资上利息变少,在物价(CPI)比较高的情况下会加剧钱缩水,所以这个比MLF利率下调更谨慎。何时降?可能要看CPI变化,统计局之前说过,当前价格涨幅较高,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CPI涨幅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应该会等到CPI降了以后。

3、现在的外部环境和08年金融危机有点类似,当时应对方法是货币宽松+大基建,虽然经济快速复苏,但副作用也明显,房价高涨,社会债务膨胀。到了现在中国企业负债率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社会总负债率达到250%左右,和美国相当。现在美国向左,中国向右,说明现在是不能再像08年那种大水漫灌了。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压力可以化危为机,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让经济提质升级,控房价、控债务,在罕见的世界经济危机面临,何尝不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