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85,创下了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
如果我们从2020年5月29日的低点算起到今年1月20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7000点。
人民币升值说明了两点,一是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较为强劲,去年GDP增长高达8.1%,明显高于美欧日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二是2020年5月以后中国逐渐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中美间的利差走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三是中国快速控制住了疫情,为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条件。
不过,人民币升值并不全然是有利的,特别是人民币过快升值容易使出口商利润变薄,进而对进出口贸易带来冲击。为此央行也曾多次果断出手,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
2021年12月9日,央行突然宣布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相当于降低了金融机构美元的流动性,类似于我们经常看到的升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后,金融机构可以运用的钱会变少,人民币也会变贵。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确实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自那时起人民币虽仍会上涨,但涨速明显放慢。
有意思的是,美元指数从今年初的89点涨到了如今的95点,但人民币亦与美元同步升值,这是什么情况?
可能的解释是两点:
1、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有所弱化。过往美元涨,人民币跌;美元跌,人民币涨。主要原因是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物,它涨的时候其它货币,比如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等会显得便宜。
不过,由于美元指数的确定过程中并不包含人民币,所以美元指数上升并不能100%反映美元升值。如果把人民币也考虑在内,实际上美元指数上涨的幅度并没那么大。
2、超预期进出口数据支撑人民币反弹。最新的数据显示:
中国2021年12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7.3%,预期16.3%,前值16.6%;进口增16%,预期23.6%,前值26%;贸易顺差6046.9亿元,前值4606.8亿元。
出口商在海外赚了利润会进行结汇,加之春节前是结汇的高峰期,大量“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活动促使人民币升值。
不过,随着春节过后,企业结汇活动降低,加之进入2022年,中国进入降息周期,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一左一右,利差会减小,接下来人民币上涨空间有限了。从目前来看就基本处于顶部区间了。
1月5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要应对好“四差变化”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风险》的文章。对人民币可能的贬值风险进行了预警。
一是本外币利差缩小,二是经济增长差变化。三是对外贸易差缩小。四是风险预期逆转。
所以总的来看,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易跌难涨。不过,虽然2022年人民币外围因素发生变化,但从近期美元涨、人民币同步涨的情况看,或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
美联储加息周期对人民币的冲击或许没那么大,即使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汇率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