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的猪,摔下来可能会更惨。

2020年,有着“不老药”之称的β-烟酰胺以营养补剂形式扛起了膳食补剂行业的“流量大旗”,在多个平台电商节上脱颖而出,覆盖超10万人,位列畅销、增速等榜单前列。一时之间,该物质成了资本眼中“起飞的猪”。

一片向阳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1月13日的一纸严令却让风口的猪“狠狠摔下”。文件直指β-烟酰胺在国内缺乏相关经营资质,不可作为食品进行流通。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新物质来说,这无疑是敲了一记“响钟”。

从问世初期的寂寂无名,到2020年的遍地开花,再到如今的点名批评,抗老“新贵”到底经历了什么,一纸严令背后又释放出哪些信号?

一、名校背书,研究背景“根正苗红”

需求,是创造的起点和终点。从最初的帝王炼丹求长生,到后来中世纪炼金师的“换血疗法”,再到如今硅谷大佬马斯克投资数亿美元进军“脑机接口”领域,剑指“人机交互,意识永生”。层出不穷的研究实验无不验证了人类对抵御老化的原始需求,而β-烟酰胺的出现同样基于此。

检索2013年至2020年间,华盛顿大学、哈佛医学院和庆应大学等一众学府在《Cell》《Circulation》《Science》上发表的近千篇论文可知,相较于抗老领域“换血疗法”、“Gan细胞移植”“加压氧舱”等诸多天马行空技术,β-烟酰胺从稳固端粒长度、激活Sirt蛋白家族、修复线粒体等角度印证了其延缓老化的潜力,学术依据相对较为扎实。

而对于该物质在人体临床上的安全性检测,基因港生物曾在2020年给出与日本野田制药、爱知医科大学等学企的人体临床实验,给一批57~78岁老年参与者进行为期90天的物质干预后,实验结果显示该物质无任何负作用且对老化指标起到了一定改善。

医药教育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何琪杨教授表示,口服该物质可提高体内NAD+水平,为细胞供能,以一种较为健康的状态过渡到老年期,但例如“延长生命到150岁”“永生不老”等宣传则带有了明显夸张和虚构成分在其中,不应当真。

二、狂奔背后,市场乱象层出不穷

历史证明,有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生意是投资界永远不变的“黄金赛道”。2020年被业内称为β-烟酰胺商业元年,由于部分媒体宣传时用词过于夸张,新物质引发的波折和争议声始终不绝于耳。尽管如此,新物质还是在国内市场上乘风破浪。

以基因港生物为例,作为业内为数不多具备自主独立生产能力的原料商,其旗下百吨级原料工厂莱孚斯本于8月中旬正式宣布投产,首次将物质产能扩大至百吨级别,并已拓展至京东等线上,时代广场店铺等线下多渠道,引资本争相入局,加剧了市场躁动情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本次监督局指出的问题——国内还未对新物质的生产和经营给出许可政策,目前β-烟酰胺补剂的流通资质源于2016年十一个部委共同拟定的“跨境清单”,清单中该物质以维生素及其衍生物身份进入第二批批准名录。

而国内市场短期内冒出的数百商家中符合“跨境”条件的并不多。多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新晋商家中,九成九跨境销售为“内贸”流通,即国内小作坊偷偷加工,再转至国外贴牌“进口”至国内销售,甚至为了提高吸引度,疯狂刷单至“千万级”销量水平,只为收割流量。

三、强监管非坏事,业内解读为利好

面对1月13日传出的强监管条例,业内并未表现出恐慌情绪,反而引起更多反思。参与者表示,此次的公开点名,有望遏制新物质市场“跨境变内贸”“刷单”“仿冒”等不正之风,对缺乏独立自主生产产能、未经过国际检测机构严格筛选的小微品牌,予以打击。

而对于部分头部企业而言,或许能创造出更多新机会。据悉,基因港生物此前除联合野田制药等机构对临床进行新拓展外,其创始人王骏教授还和新南威尔士大学辛科莱尔教授等对物质的基础研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据研究人员透露,此类基础研究在短期内并不会产生商业利益,更多是为整个行业发展铺路。

作为一项新科技,β-烟酰胺无疑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关注度,如何更快使其合法化落地惠及更大群体成了首要问题。北大学者李可基教授曾给出两个关注点:一是尽快统一安全性审批,参考国际标准,保证新物质在感官要求、微生物/理化等指标上建立标准;二是核定审批机制,使其有明确的管理审核部门,落实权责。

曾经,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大众却忽视了他后面说的“长出一个小翅膀,就能飞得更高”的事,坐上行业快车的β-烟酰胺如今需要的不是待在风口,而是该认真思考如何“长出翅膀”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