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金融业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波,源自于一场对骂,主人公是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和平安资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8月29日15:58分,项乐宏通过其本人的雪球账号对平安资管发出“不欢迎”的 宣言。

当天的21:49分,项乐宏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封信”。文章有几个重点,1、乐歌股份上市快3年,项乐宏本人多次增持,耗资近8000万元。2、几乎没有一个基金坚持持有。3、大多数资金都想着赚快钱。4、股价大涨之后,基金经理蜂拥而至。5、80末90后基金经理们颐气指使、居高临下的态度让人无法接受。5、下次调研先去看工厂。

8月30日,平安资管股票投资经理张良在朋友圈发文回应,表示已经去过了现场调研,做了功课,不存在所谓的“没有来过乐歌一次调研”。

当日午间,项乐宏再次发声回应张良,表示张良讲的不真实,对方并没有文中表现的谦虚,还表示将会把过程全部放出。

当日晚间,项乐宏再次发长文,完整披露8月29日下午整个调研事件的始末。文章称“平安资管7-8人全程未开启摄像头,我方有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并且平安资管提的两个问题,让项乐宏意识到对方没有进行深入调研、逻辑比较混乱。

以上就是乐歌董事长项乐宏和平安资管之间的“骂战”来龙去脉。市场舆论的声音分为两种,一种是站在项总角度出发的,吐槽机构投资者热衷于赚快钱,调研不够扎实;另外一种是认为项总有炒作的嫌疑。

作为金融业的小喽啰,就不对这场骂战予以评论,而是从金融业以及投资角度谈一下几点看法:

1、作为资产管理方,很多都是以一年的时间来看业绩的,年度收益越好,次年募资就越容易,所以,资管的经理大多都是中线的思维,比较急功近利,这是行业生态导致的,今年业绩不好,次年就出现被替换的个人危机。

2、机构被迫“散户化”,未来会有改善。机构前期需要募集基金,其中,公募基金从不同的渠道募集资金,然后进行投资,投资的过程中,如果阶段性涨幅比较大,或者大盘出现了风险,有些投资者就会想着赎回资金,如果赎回压力过大,那么公募就不得不卖出股票来收回资金,无形之中也就变得跟散户一样追涨杀跌了。但是,未来的环境可能会有所改善,机构的定价权越来越高,注册制之下,机构专业化优势更明显,将慢慢形成去散户化的趋势。

3、乐歌的主营产品属于可选消费领域的小众产品,今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是因为业绩的增长,背后反映的是消费升级的趋势。但是经过了暴涨之后,反而要保持一份谨慎,二级市场主要受益来源于差价,遵循低买高卖的原则。并且,未来乐歌有大幅度的解禁,目前并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我们做投资的话,要想获得稳定的收益,还是不能够过于急功近利,注册制来了,股票数量太多,选股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还想要择时,则是难上加难,希望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走得更远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