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房价上涨吸引了全国关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100城住宅价格报告》显示,深圳依然是全国房价最贵的城市,目前单价是61776元/平方米左右。
过往,深圳楼市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历次全国楼市回暖之前,深圳房价往往先一步上涨。
日前,社科院做出预测:在疫情冲击及宽松货币环境的背景下,短期局部上涨或下跌的风险将并存。 如果没有严厉的管控措施,深圳的房价结构性上涨很可能扩展成全面上涨,并传导至其它一二线城市。
那么深圳楼市会出台严厉的管控措施吗?
4月28日,在深圳本地“民心桥”节目中,深圳市住建局长表示,对于房价上涨,我们(深圳)准备了很多手段。比如在交易环节,对高价房采取少杠杆、高利率、高税收等手段,与普通住房差别化; 在持有环节,我们接下来也可以考虑房地产税的问题。
看了下,这些可能的举措中,即有新办法,也有老办法。比如少杠杆、高利率、高税收等,也有新办法,比如房地产税。
我一直认为,房地产税并不能遏制一线城市房价整体上涨的趋势,但它对于遏制炒房,保护刚需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按照市场的预期,房地产税应该在2019年完成立法,但由于当时考虑到对经济的冲击,久久没有诞生。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压力也很大。因此,多数人预计,2020年房地产税也难产。
2018年,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将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
也就是说房地产税的征收要先立法,获得授权后才会征收。而深圳市住建局长此时表示房地产税是未来的选项之一,那么是不是存在两个可能性:房地产税今年会立法?或者,深圳房地产税可暂时先获得授权?这是我的猜测。
众所周知,房地产税是一个新的税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目前只有房产税,但房产税主要是对房屋征收的一种税,对象主要是企业。而房地产税既是一种对房屋征收的一种税,同时也对房屋下面的土税征税,所以多了一个“地”字,很多人把房地产税和房产税混淆了。
由于房地产税是对持有环节征收的一种税,意味着你买了房子后每年或某个固定时段内定期缴税,这就大大增加了持有房子的成本,对高杠杆炒房或者有多套房的人群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会对房价带来压力。所以未来的房地产税征收很可能是:
1、只会在房价上涨压力的一二线城市征收,而在原本就有下跌压力的三四线城市开征,只会起到助跌作用,所以会免征。
2、为了保护刚需,房地产税的税率可能会是累进制,首套房可能不会征收,名下房子越多,税率越高。比如二套房是1%,那么三套房则是3%。
近日,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采集楼盘信息,实现网签即时备案,推进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全国联网,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重点城市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已经实现全国联网。我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与房地产税有关,但至少说明,房地产税开征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为你要征税总得知道每个人名下有多少套房吧?
所以遏制深圳房价上涨,房地产税是有效的,但今年是否会推出这个还要打问句。
近期深圳房价上涨的导火线在于疫情过后,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预期货币政策会宽松,预期房地产政策会松绑。所以当较为廉价的资金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买房。近期,深圳监管层要求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其实就是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现在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给小企业贷款,利率很低,但很多企业主借到钱后不是用来搞主业,而是变相用来买房或炒房,结果火了楼市。
目前深圳楼市有几个特点:
一是土地面积太小,住房供应有限,疫情后需求释放,很多是“日光盘”。
二是深圳杠杆率高,查了下数据,2018年末深圳住户存款是1.38万亿,住户贷款是1.99万亿,住户贷款与住户存款的比值是1.44,也就是深圳居民净存款是负的,深圳居民杠杆意识非常强,喜欢借钱投资、借钱买房,所以深圳楼市对利率非常敏感。近期,市场利率和房贷利率的下行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深圳今年将迎来特区成立40周年,此前国家已经给予“先行示范区”的最高定位,在这个预期下,今年可能还有利好。
四、虽然深圳限购非常严(深户限购两套,非深户5年社保),但是深圳的落户门槛非常低,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落户了,你可以想想看,按这个标准,转个户口就可以破除限购了,是不是限购的效果是不是大减?
当下深圳房价过快上涨已经对城市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短期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
1、提高二套房首付比率,提高利率:深圳楼市杠杆率高,对资金敏感,提高二套房首付比率,提高利率让进入楼市的资金难更大,价格更贵,增加非刚需人士的买房成本。
2、落户后需要有一年社保才能买房,或者落户前后已经有3年连续社保,抑制炒房。
3、严查资金用途,杜绝消费贷、企业贷或者疫情期间优惠贷资金进入楼市。
4、合理区分刚需和非刚需,对于新楼市,优先考虑刚需家庭,或者留出一定的比例,满足刚需首套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