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事实核查:中国对气候变化究竟负有多大责任?
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任何其他国家。对很多人来说,结论很明显:中国对气候变化负有巨大责任。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净排放量本身并不足以将气候变化归咎于中国。
为得到不同认知,不妨看一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将2019年全球碳项目数据和Our World in Data结合起来看,众多加勒比岛国和海湾国家位居前列。美国排在第14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6吨。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7.1吨,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排在第48位。
但这也只是一个缩影。从人类角度看,二氧化碳可在大气中残留极久。根据国际研究项目“全球碳预算”的估算,自1850年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有40%留在了大气中。挪威气候研究机构CICERO科学家罗比·安德鲁是该研究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专家们指出,要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重要的是研究历史上的排放。安德鲁表示,中国很晚才开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用科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事实上,中国不是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
安德鲁也指出,还有一点,在标准统计中被忽略了,但它对责任问题很重要。想一想,人们使用的物品中,有多少贴有“中国制造 ”的标签?电热水壶?花园里的塑料椅子?笔记本电脑?如果用这些产品的是你们,为什么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该由中国而不是你们的国家负责?迄今,统计数据通常基于生产者原则而非消费者原则。今年早些时候,荷兰和德国研究机构的3名学者提出一个方案:碳排放的责任应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担。
非营利环保组织“保护国际”专家希拉·拉加夫说:“我们的确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中国。”不过,她也强调,作为最大排放国,在与气候变暖斗争中,中国在适度责任分担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作者尤塔·斯坦威尔)
美国“清洁技术”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崛起的中国对气候行动至关重要,低迷的西方怎么办?
过去10年,我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转型。随着全球经济“去碳化”加速,中国既是被嫌弃的一方,又是全球的领导者。过去40年,中国逐渐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当然,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为美国或加拿大的一半,而且从未打破美国一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75%的历史纪录。
但过去20年来,中国努力成为未来低碳技术的提供者。中国如今供应全世界80%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引起欧洲和北美的不满。全球风电机组前10大制造商中,中国占了7家。
中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上行驶着超过40万辆电动公交车,而其他大多数国家连1000辆都没有,中国还向其他国家出口这些车辆。世界上销售的电动汽车及轻型电动卡车半数在中国。2020年,中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量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全世界2/3的高速电气化客运列车在中国。世界上在建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约90%在中国。
中国有望提前9年实现《巴黎协定》中设定的碳减排目标,并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媒体却在关注中国增加煤炭生产以弥补冬季的短缺,而实际上,多年来中国在气候方面说得较少,做得很多。
当中国政府优先考虑气候行动,并努力掌控后碳经济时代的许多主要产业时,西方国家却落后了。拜登政府对特斯拉的持续冷落就是一个例子。要知道,特斯拉是美国对低碳未来作贡献的少数亮点之一。特朗普甚至让美国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中国的崛起使数以亿计的人摆脱了贫困,不仅仅是在中国。中国对气候稳定采取的明确行动在规模上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作者迈克尔·巴纳德,陈俊安译)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杨笑聪(实习)
来源/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