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或许会有这些类似的体验——

当身处他乡孤旅天涯时,常常会引起神游故国山河的情思;

当生命已达暮年时,会因为没有去亲身游历那些名山大川,感到莫大的遗憾;

当长年在陋室笔耕砚耘后,会究根问源,萌生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种种幻想......

但在姜坤的艺术生涯中,从不会有这些感受。

他的笔下,既有故乡的风土人情,也有山川江河与远方异域的无限风光。今天18:20《世界看湖南》,带你走进“姜坤的水墨春秋”。

2019年快到中秋时,姜坤做了一个梦,“我还有什么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我一想,那就是到青藏高原去。”于是,他不顾自己已是耄耋之年,还有着心脏病史,叫上一个朋友,第二天便动身前往西藏写生。

通过这次西藏之行,姜坤不仅饱览了异域的山川风光,还升华了对生命的思考,更由此拓宽了对艺术的求索之路。

“青藏高原这里的人,很有人性,很有热情。”他发现当地的藏民非常好客,总是看见人就打招呼,还喜欢唱藏族歌,人与人之间没有陌生感和警惕心,人们在这里能够打开自己的心扉,放下很多欲念和烦恼。

结束这次净化心灵的旅途后,姜坤的艺术视野愈加开阔。他认为青藏高原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里所描绘的南北方,对这里的美的领略和表达需要在山水画里开辟出一个独有的意境,用特殊的语言去表达。姜坤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让所有人在看到画的第一眼就能想到——这,就是青藏高原。

姜坤所探求的领域并不仅仅局限于山水画。

2019年11月1日,“水墨春秋——姜坤八十岁新作展”在新湖南大厦内的湖南日报美术馆开幕,展出了姜坤先生八十岁这一年的精品画作,展现了他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三个方向上的新探索、新成果。

全面涉猎又全面精通,身体不好却还事事亲为,这样的姜坤是如何“炼成”的?答案还要从姜坤的经历里找。

姜坤生于1940年,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8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书画研究院专职画家、湖南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现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虽然头衔响亮,但多年以来,姜坤很少参加社会活动,除了外出写生,就是静居于画室潜心创作。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龚旭东如是说:“他就是一辈子潜心画画,画了60年。”

作为湖湘人士,姜坤很早就对三湘四水的归宿——长江产生了好奇心。这条养育了各族儿女的中华民族母亲河究竟起源于何处?那里又是怎样的风景?

1984年,姜坤不畏艰险,踏上了寻根探源长江的旅途。为了清晰地勾勒出长江源头的自然奇观,他四次涉江溯源,历经15年,创作了百余幅精品山水画。

正是由于坚持亲身去各地去采风写生,才让姜坤的创作有了源于现实的坚实基础。姜坤笔下的题材一定是他非常熟悉的题材,他没有到过的地方是不画的。他画“长江溯源”,就沿着长江去现场体验,去观察,去体悟;画湘西的吊脚楼,他就长期深入到湘西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连吊脚楼的结构都熟记于心。

姜坤生于邵阳,虽然长期居住于长沙,但对少时家乡的吊脚楼念念不忘,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地沁到我骨髓里面了”。

仔细观察他画的吊脚楼,会发现画里的人们总是从山上往山下走、从吊脚楼外往里走。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这些人住在吊脚楼里,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也想走出去看看世界,吊脚楼是文化遗产,希望外面的人也能“走进去”,去感受当地人的居住体验。

热爱美,痴迷美,发现美,表现美。

画好这锦绣山河,应是生于这美好人间、美好时代的画家理所当然之事,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这是姜坤内心的愿望,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晚18:20《世界看湖南》,一起来看姜坤先生笔下的水墨春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