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国际频道推出“百年耀中华,世界潮我看”特别企划,以“歌、景、诗”等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记忆立体联动,围绕“时空对唱”“时空追寻”“时空诵读”三大板块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以红色经典,颂百年风华,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将精选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红歌制成MV,通过“黑科技”剪辑手法实现新老“同台”同唱同一首歌,呈现跨越百年的时空对唱。

《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这首《毕业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1934年拍摄的电影《桃李劫》中的插曲,后又成为电影《聂耳》的插曲。

《毕业歌》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攻入东北三省,一时间山河破碎、民众流离。面对这种局面,国民党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面消极抗日,一面却积极反共。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义愤填膺的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4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并于同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桃李劫》。影片讲述的是一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始终坚守自己的良知,在社会上失意、反抗、挣扎,最终失去年轻生命的悲剧故事。

电影中,《毕业歌》在一群青年毕业前齐聚一堂时响起,年轻的激情、爱国的深情,以及二十来岁人特有的踌躇满志被一下子渲染、烘托起来,在当时的情境下迅速引燃了民众的爱国救国之情,并且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

电影放到哪里,《毕业歌》就唱到哪里。这首有着铿锵有力歌词和进行曲风格旋律的歌曲尤其受到了青年学子的喜爱。当时,在陕北公学、西南联大等学校,常常能在毕业典礼上听到整齐嘹亮的《毕业歌》。拳拳救国之心,已然饱含在学子们的歌声之中。

1959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聂耳》,《毕业歌》作为插曲出现在电影中。片中通过多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合唱《毕业歌》的分镜,表现了这首歌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

▲ 电影《聂耳》剧照

这首《毕业歌》的词曲作者田汉与聂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当代文艺史上的重要人物,一位是著名的人民戏剧家,一位是著名的人民音乐家。

▲ 聂耳与田汉的合影(资料图)

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和聂耳通力合作,联袂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慰劳歌》《打长江》《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多首歌曲。至此,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戏剧改革的先行者田汉与中国新音乐的奠基者、人民音乐家聂耳成了中国近现代电影史上和新音乐史上志同道合的“黄金搭档”。

▲ 1951年出版《聂耳全集》里的毕业歌,“陈瑜”是田汉的化名。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祖国已然强盛的今天,“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已经成为历史书上的过往,“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的抉择也变成了一篇篇课文中的事例。但直至今日,一唱起这首《毕业歌》,仍能让人热血沸腾。

在湖南卫视“新青年 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晚会上,《声入人心》的成员们以一曲《毕业歌》热血演绎,唱出了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信念。

《毕业歌》中的青年不仅是特定时代青年的写照,也是每一个时代,一切正直、勇敢、坚强、有为的中国青年的写照。

又到一年毕业时,离别的味道和对前路的向往再次交织在菁菁校园。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一首《毕业歌》响起,奏响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追梦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进凯歌。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饱含深情的歌声里,青年学子们整装再出发,筑梦新时代!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视频/夏静婷

编辑/李蕾蕾 刘与晗(实习)

参考来源/学习强国 央视网 光明网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