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10月20日,流失英国的68件中国文物在经过25年的追索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 部分回归文物。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今日上午,国家文物局举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此次文物成功追索回国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邓超一同回答记者提问。
▲ 唐三彩七星盘。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68件文物 器型丰富、精品较多
据介绍,文物抵京翌日,国家文物局便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
▲ 青瓷带盖梅瓶。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石雕马。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其中包括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1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极为难得;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显,非常少见;1组3件小铅釉乐舞佣,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佣更加稀有。
历时25年 流失文物回国路漫漫
▲ 铅釉乐舞佣。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此次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 青白釉把杯。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1995年2月,英警方向我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3月,英警方截获扣押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为走私中国文物。
▲ 三彩执壶。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
▲ 黄釉陶羊。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但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国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此案进展。
▲ 部分回归文物。国家文物局供图,首都博物馆罗征摄2020年10月20日,文物平安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供图,马孝辰摄
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我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
▲ 孔雀蓝釉盘。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7月29日,我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同意全部归还。10月19日晚,文物启运回国,20日下午安全抵达北京。
▲ 钧窑碗。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与国际社会分享
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
▲ 磁州窑白地褐彩罐。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新闻发布会上,关强指出,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是中英两国在《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 建盏。国家文物局提供,首都博物馆罗征摄
据悉,今年时值“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线会议方式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国家文物局积极行动,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关强表示,也籍此庆祝“1970年公约”50周年,与国际社会再一次分享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
监制/任帅
主编/黎晶
编辑/汤雅雯
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