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一高校多个班学生被就业#出现在热搜,随后,重庆、河南、四川、安徽等地的多所高校,也被爆出存在学生“被就业”的情况,已知至少有上千名学生有这样的经历。

事件最初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在4月19日,有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的学生爆料称,该校多个班学生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有工资记录,但他们从未接触过该公司,莫名其妙就“被就业”了,因此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这不是个例。

4月21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生称,有同学发现个人信息被冒用,“被就业”后每月领工资,经查询发现,该校800余名学生有同样的遭遇。

(图源水印)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最新声明称,有614名学生个人纳税记录异常,涉及83家企业,部分企业已主动澄清事实,大多数学生“被发工资”情形已撤销。

企业冒用大学生信息偷税是惯用的伎俩,这种方式成本不高且难以被察觉,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中招。

“被就业“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影响学生个人税务及父母专项扣除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企业冒用大学生个人信息, 会影响学生父母申报教育经费专项扣减,甚至会影响学生就业之后的税务问题。他解释到,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如果大学生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作为企业员工,意味着其已经就业、不再处于学历教育状态,父母再去申报教育经费专项附加扣除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申报的结果。”

信息泄露问题与企业偷税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汪昊称,如大学生发现在未任职单位的工资薪金,可能存在企业以大学生实习等名义,通过 虚假列支报酬偷税的违法行为。“企业在虚列大学生报酬时,需要大学生的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因此也存在着 信息泄露的问题。”

如何查看自己是否“被就业”

可以下载“ 个人所得税”APP,关注上面的信息,如果发现有自己并不知晓的就业、工资情况,及时向税务机关反映和举报异常信息,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1.不要注册来源不明网站,谨慎使用手机号码注册;

2.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来历不明的程序;

3.淘汰的电子产品信息销毁要彻底,防止不法分子恢复数据;

4.带有个人信息的纸张单据处理需谨慎,需抹掉隐私信息;

5.避免在社交软件上泄露过多个人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

6.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防止用户名、密码泄露;

7.不要点击短信和邮件中的链接,以免被“钓鱼”;

8.不同软件不要使用同一组账号密码,以免造成损失。

个人信息的泄露在当今屡见不鲜,不法分子似乎总有办法盗走个人信息并用来牟利。但并不代表我们对此类现象就束手无策,平时注重保护好个人信息肯定是有益无害的,而一旦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我们的个人信息不是你们可以随意使用的工具!

看完推送了赶紧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查一查自己有没有“被就业”吧!

来源:梨视频、新京报、中国互联网协会

那个虐待动物的大学生,你还是人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