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专家”关注我们

来源:青榄家长地带(ID: educool

文 | 云开

前两天看新闻,被一个12岁男孩的归国视频震撼了。

男孩从西班牙马德里,独自乘机回国,从登机、过关、申报,到检测、核验众多程序,全部独立搞定。

不止如此,在父母叮嘱下,20多个小时长途飞行,直到首都机场离散点,孩子始终佩戴着口罩、帽子,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全程水米未进。

这份超越年龄的独立与克制,令人动容。

▲12岁男孩独自乘机回国

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网友们忍不住纷纷怒赞:

“12岁!别人家,还是不懂事的混世小魔王,还是连上下学都要接送的小宝宝,而他,已经能独自一人跨越千山万水,飞过五湖四海辗转回到祖国。”

“超强的自制力、稳定的情绪、成熟的心态,这个少年,未来可期!”

高赞评论这样写道:

“无论什么样家庭条件的孩子,父母可能都无法时时刻刻保护孩子,更不能护他一生不受磨难。只有平时锻炼到位了,在这种被迫长大的时候,孩子才会表现得如此出色!”

是啊,父母无法代替孩子成长,无法保护孩子一生。 教会孩子独立,才能赋予他们终身受用的软实力,这份强大武器,才能真正给孩子一生保驾护航。

1.

独立的孩子

自信自律,性格阳光

作家安娜·昆德兰说:

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前些天,河南焦作五年级学生曲恩泽,成了刷屏朋友圈的“硬核小网红“。

曲恩泽的爸爸是特警,妈妈是护士,疫情到来,爸爸妈妈都投入了疫战。

无人照顾的他,独自在家,把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自己做饭,做家务;记录防疫知识,戴着口罩、护目镜,去超市购物;列好学习计划,自觉上网课、写作业。

他通过电脑了解疫情,关心爸爸妈妈安危,每天中午,一家三口用手机三方视频,相互打气。

父母眼中,他是个独立懂事、令人欣慰的孩子;老师眼中,他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同学眼中,他人缘好,是好同学、好哥们。

独立的孩子,自信自律,性格健全,心态阳光,不仅能照顾自己,也能连接世界。

马伊琍的女儿7岁时,一个人带领国外生存能力几乎为零的外婆、阿姨、妹妹从巴黎转机。

机场过关,她顺利找到离登机口最近的休息室,在妈妈电话指导下,查阅屏幕上航班信息,主动向工作人员询问登机时间,顺利登机飞回上海。

父母最大的成功,不是活成孩子的铠甲,而是让孩子长出属于自己的坚实铠甲。

独立的孩子,身有坚甲、心有力量,纵遇困难,他们也能相信自己、乐观面对、勇敢前行。

2.

不独立的孩子

自卑低能,性格缺憾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

好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的成长;坏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少年说》有期节目,高中生郝睿涵“控诉”家长太宠爱她了,以至于成了一个高商低能的人。

从小,家里就为她包办一切,直到13岁,她才开始自己穿衣服;16岁,才开始自己倒热水;

她不会用筷子,父母就给她勺子,如今高中了,她也不怎么会用筷子。

插个插座,家长也担心触电;跟同学外出,父母也要接送。

她说:“当我看到同学们会自己挑各种款式的衣服,而我连衣服型号是什么都不知道;当我看到同学们会自己扎各种款式的辫子,而我只会扎马尾辫;当我看到同学们会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而我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你们来做主。

她对家人喊话:“我知道你们很爱我,我也爱你们,希望你们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自我独立,是每一个生命的天性。

被束缚的孩子,一边因为内心的天性,渴望外面的世界,一边因为身心不独立,不得不依赖父母,他们心理压抑,内心挫败,低能自卑,找不到价值,难以养成健全的性格。

去年,新闻报道上海一个17岁的女孩,因为父亲没有给她买一双800元的鞋,情绪激动,用剪刀把父亲的衣服剪坏。

而这种事情,已不止一次,甚至还动手打过母亲。

女孩对前来安抚她的民警说,她一直感到自己非常挫败,从小到大,怎么过日子,父母说了算;去哪儿读书,父母说了算;跟谁接触,也都听父母的。

长期困在父母爱的束缚里,心理压抑,情绪不稳定,性格偏激。

失去自我独立的孩子,一边向父母索求,一边厌憎父母。

世界上所有爱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子女之爱指向分离。

过度保护不是爱,而是伤害和阻碍,伤害了孩子积极生长的热望,阻碍了孩子面对世界的权利。

当有一天不得不独自行走社会,他们就像一只没有壳的蜗牛,一粒小石子就能把他们划得遍体鳞伤。

3.

养育独立精神

是父母的成功,孩子的幸运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提出,现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独立性。

作为父母,无不希望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疑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人生馈赠。

  • 从“控制孩子”到“给孩子选择”

马伊琍女儿想打耳洞,马伊琍知道自己有疤痕疙瘩体质,穿耳洞会发炎鼓包,这种体质可能遗传,但她没有直接制止,而是告诉女儿:

“妈妈有义务告诉你最坏结果,因为你需要自己给自己做主。也许你很幸运没有遗传妈妈的体质,但也许就遗传了,如果不告诉你,长大了你反而责怪我,所以妈妈希望你自己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女儿郑重思考后,决定放弃打耳洞。

聪明的父母,帮助孩子做选择,而不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锻炼自己的思考,判断自己的行为,从中获得责任感和价值感。

  • 从“大包大揽”到“让孩子参与劳动”

李玫瑾教授说:

教育孩子要从做家务开始。

安徽三年级学生沈靖轩,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做饭,现在已会十几道菜。

这次疫情,假期延长,沈靖轩经常在学习之余,帮妈妈洗碗、烧饭做菜、打扫卫生。

妈妈喜欢吃土豆丝,他还特意为妈妈学了两种不同烹饪方法。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孩子得以在劳动中积累和锻炼,也学会付出和感恩。

反观去年刷屏的48岁上海海归硕士在家啃老,81岁母亲丁阿婆说:“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起初,孩子都是好孩子,最后,父母教养的日积月累,造成了他们的天差地别。

  • 从“害怕孩子做错”到“允许孩子犯错”

《解码青春期》书中说,孩子逐渐长大,家长角色也要成长,从对待婴幼儿的“空中管制员”转换为“教练”:

帮助孩子赛前演练。做一件事情之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导和提醒;

放手让孩子上场。无论表现如何,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经历;

赛后总结复盘。不指责、不嘲讽,帮助他从错误、失败中得到经验和价值。

孩子独立做事,一定会犯错或失败,但人的一生,谁不是一边摸索,一边犯错,一边成长?

陶虹曾在某节目分享孩子犯错的经历,她劈头盖脸的训斥,令女儿恐惧不已。

她反思道:“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而不是用一场情绪暴风雨,给他带来‘犯错就要受罚’的可怕印象。”

犯错并不可耻,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父母要做的不是打骂,而是耐心教会他如何收获。

  • 从“TA还小”到“TA能行”

心理学家霍尼说:

每一粒橡树种子都有能力自然地成长为一棵橡树。同样的,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生命承担责任的能力。我们要做的至少是要相信孩子破土发芽,冲破黑暗,茁壮成长。

河南一小学,网课期间,为学生布置了有趣的家庭拓展课,其中一项要求孩子学会做菜。

有位爸爸说,第一次吃到孩子做的饭,激动得一宿没睡,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

“以前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不能做,都是由家长包办,没想到放手让孩子去做的时候,才知道他真的可以。”

我们的孩子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机会。

放下控制与不信任,给孩子一份放手的相信,孩子会回馈你一份成长的惊喜。

海桑有首长诗《给我的孩子》,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能收获满满的触动。

你不是我的财富,不是的

如果你一定是财富

那你是时间的财富,是未来的财富

你如此宝贵,我怎能占为己有

《少有人走的路》书中说: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立向上的天性,当父母放手让孩子去生长,经历了思考与选择,经历了磨合与收获,孩子的内心将越来越独立坚韧,越来越富有自信和能量。

父母只能陪伴他们一时,不能陪伴他们一世,最好的爱,是给孩子独立前行的力量,让他们勇敢去飞。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简介:云开,高级研发工程师,自由撰稿人,爱孩子爱写作,左手研发,右手文艺,相信唯有内心肥沃,梦想才会开花。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学课本中的成语》音频节目正在热播,每天5分钟,趣讲一个成语故事,帮孩子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