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大年三十,是我儿子11岁的生日。

11年前,大年三十的早上,他好一番折腾后,大哭一声来到我们身边。

见面礼是,落地就撒了一泡尿,以此宣告自己的性别,还有费力来到人间后的傲慢和放松。

转眼间,他已长成个头和我一般高的壮小伙儿。

所以,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完生日蛋糕,我提议儿子出去走走。

去的地方,是家门口的游园。

我俩沿着两公里的塑胶跑道,走了两个来回,说了很多无用搞笑的废话,我坐在一旁歇脚,精力旺盛的少年则开始新一轮疯跑。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早春的天空竟然湛蓝出秋高气爽的味道。

我坐在洒满春光的长椅上,看着奔跑的孩子,下棋的老人,临近年关还摆起地摊兜售花花绿绿塑料玩具的小贩,还有一枝枝开得披头散发的迎春花,忽然间,流了泪。

我已好久,没有这样享受过日光和休闲。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日理万机的人,更没有忙到不可开交,甚至平庸无奇至扔到人群中找都找不出来。

但,就像身边的很多忙碌的平凡人一样,我在各项任务和各种目标中,忘记了沐浴光阴,端详人间。

也就那刻起,我有了一个新的决定:

春节期间,不看手机,不再工作,专注地陪陪家人。

也终于有一段较长时光,和家人一起专心致志地去品尝菜的饭香,去聆听钟的滴答,去注视着彼此的眼睛说话,去等候客厅里那束百合盛开,去看阳光一寸寸从阳台上挪到卧室里……

生活慢下来后,心灵开始茁壮成长,甚至长出顿悟的枝丫,去触碰过往岁月里,那些看起来滚烫饱满,实则弥漫着自负自伤的偏见。

正是这样的触碰,让我得出下面7个教训,和朋友们分享——

1.

目标再大,

大不过认真活着。

每到旧年封存、新年开启的时刻,都是心愿和目标躁动繁衍的时候。

“今年,我要考上大学。”

“今年,我要和相爱的人结婚。”

“今年,我要换一套大点的房子。”

“今年,我要评上职称,必须晋升,拿到年薪XX万。

……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

但这个春节,我开始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该不该有目标?

当然。

所有目标的指向,都是为了生活更好,自己更棒。

没有目标的生活,会显得盲目而混沌,就像一艘原地打旋的船。

但太沉迷于目标,就会把目标当成一种执念,从而忽略人生的终极目标——活着。

没有考上大学,你就一无是处吗?

和相爱的人分手了,你就是失败者吗?

房子没有换成,这一年就不值一提吗?

职称没有评上,所做的工作就没有意义吗?

期待的安稳被突发的意外打乱,你就要在怨恨和憎恶中,否定当下拥有的一切吗?

不能。

因为,我们所设立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活着”是初心,“目标”是手段。

我们不能因为手段,而毁掉初心。

不管你是不是优秀,是不是有钱,是不是结婚,是不是升职,只要你还能为一段话落泪,为一个人动心,为一桩事尽力,为一缕阳光双手合十,那么你就在活着,你就值得,你就很富足。

不要迷失在目标里,忘记活着。

这是2021年,值得践行的。

2.

梦想再好,

好不过安然接纳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曾错误地认为:

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此,我曾无比坚定地相信:

生命的意义,在于找到内心的热望;在于在这热望的驱动中,去实现自我的梦想;在于在实现梦想中,活得肆意昂扬。

直到后来,我遇见了两种人:

一种人,每天都把梦想挂在嘴边,去瞎折腾,去偷情出轨,去胡乱投资,去走旁门左道,最终不仅把生活过得一团糟,而且把爱他的人,拖向深渊和绝望。

另一种人,他们看起来没有什么梦想,本来想当作家,但后来当老师,他也教出很多好学生;

本来想和心爱的人结婚,但最终和另一个人走到一起,他也把日子过得安稳有序;

本来想去一线城市发展,但最终留在了父母生活的小城,但他最终爱上了故乡的风土人情……

他们,让我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梦想的人,就是可耻的吗?

未必。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又恰好拥有和这个梦想相匹配的条件和能力。

实现梦想的人,值得尊重。

没有梦想的人,同样珍贵。

前者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而后者要有多大的勇气,才在对当下的无限接纳中,让生命书写出另一种意义。

有没有梦想,或许不是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凭证。

接纳当下,给予理解,保持专注,秉持真诚,做好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梦想。

3.

修行再神,

神不过日常温柔

春节期间,和一位朋友见面交流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警惕那些看不起煮饭、洗衣和清扫等日常活动的人,他们打着追逐精神和修行的旗号,却活在空中楼阁中,失去了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情感。”

她说,那些用温柔和耐心,珍贵日常生活的人,才是一个家庭最值得尊敬的人。

因为,每个家庭,其实都有神祇的。

这并非迷信,而是指一种磁场和能量。

我们在家庭内说的话,做的事,怀的发心,起的念头,展露的表情,抱持的态度,行为的言行,构筑起我们家的神祇,并在此后的岁月里,给我们带来恶报或福报。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所谓修行,并非一定要跑到深山老林中或者寺庙神像前,而是行走在世俗的人间烟火里。

一花,也是一世界;

一叶,也是一菩提;

一木,也是一浮生;

一笑,也是一尘缘。

信然。

4.

情绪再藏,

也藏不住喜怒哀乐

这些年,伴随心理学和鸡汤文的盛行,多少人都在喊:

“情绪稳定的人,如何讨人喜欢。情绪不稳的人,多么糟糕难堪。”

这让很多处理不好情绪的人,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我讨厌分手一年后,自己还会想他,我憎恨这样没出息的自己。”

“我害怕抑郁,却一次次被抑郁症打败,觉得自己真是个该死的人。”

“我觉得自己要心胸开阔,但看到同事超越了我,还是忍不住妒忌。”

“我竭力想摆脱婚外情,越是这样,越是沉迷其中,我想干掉自己……”

哪怕是春节期间,我的微信上,这样的倾诉,也从未停歇过。

我很想隔屏抱抱这些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处处作对的人,然后郑重地告诉他们:

爱过一个人,怎么会忘记,那些有过深刻交集的人,是要记一辈子的。所以,铭记,不是羞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抑郁症患者。抑郁悲伤的时段,外在的生活或许一片空虚,但心灵的工程却在全速进行,很多人质的成长,恰从最晦暗的那些日子起步。

而妒忌和竞争,本身就是助推人类从群体到个体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让自己更好,就可欣赏他人的好。

至于婚外情,抛却道德的审判,它不过是通过一个隐秘的切口,让我们看见内心的匮乏和需求……

所以,你若想变得更强大,请不要排斥你的抑郁、嫉妒、脆弱、贪婪和缺陷。

接纳它们,把它们看作你的一部分;和它们共处,把它们当做心灵的朋友。

这样,它们才会像驯服的宠物,而不是狰狞的怪兽。

因为,我们对自己“丑”的部分,洞见有多深,才会对自己“美”的部分,加持有多真。

慈悲,首先是悲悯自己,然后才善待他人。

5.

工作再逃,

逃不过成长之爱

每个长假结束后,很多打工人都会陷入“节后综合征”:

慵懒太久后,回到工位上,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烦躁不已。

我在单位上班时,曾是这样的状态。后来,辞职自己做事,也有过这样的状态。

我去研究这个问题: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症候?”

后来,我给了自己一个诚实的答案:

对工作的抗拒和排斥。

那么,为什么讨厌工作?

因为奢望更好的,却没有能力得到,所以就在恨而不能中,折磨自己。

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因为从内心里,厌恶当下的自己。

复盘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

我们对工作的排斥,本质上是对自己现状的讨厌,最终势必蹉跎的是自我的生命与时间。

那么,如果我们接纳工作,最终和工作有关的一切,也会转变成对我们的馈赠和深爱。

我们对工作所投入的兴趣、好奇、热忱、激情和忠心,最终会化作见识、能力、思维和格局,滋养我们自己。

所以,好好工作吧。

如果你爱它,那就把它做好。

如果你不爱它,那就把它做得更好,然后才有本事扔掉它,去往更大的平台。

6 .

评价再重,

重不过真实感受

人到中年,历经种种,我终于敢大方地承认:

人生中的很多问题,从男欢女爱、血脉亲情到职场关系,最终的答案,都不在别人那里,而在你自己的感受里。

你不需要为别人的伤害和无知负责,但你要对他们的伤害和无知,带给你的感受负责。

如何消化这些真实的感受,并在它们的指引下,找到内心的答案,这就是选择。

一而再再而三辜负你的伴侣,要不要离开?

一再盘剥你的原生家庭,要不要说“不”?

总是在你背后使绊子的同事,要不要反击?

其实,你心中早有答案。

你害怕的,不过是周围人的眼光和审判。

但你越是害怕遭受到审判,那些心性凉薄的人、贪婪成性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就越用审判和谴责控制你。

你,也就只能在他人的诅咒里,活成委屈拧巴的自己。

直到有天,你真实的感受以呐喊、以爆发、以疼痛、以病患唤醒你,你才懂得:

我们这一生,很多时候,的确需要外界的认可。

但最终,依然要回到自己的感受里,诚实面对,勇敢抉择,沉稳实践,才能得到安然。

7.

执念再长,

长不过有序健康

我曾经也是个执念很重的人。

这和我的童年与经历有关。

我有过贫困而粗粝的成长,自然有过自卑和不安,长期活在别人的审判和评价中,也就有了任何事都追求完美的执念。

是日日的思考、阅读、行走和实践,让我变得相对自信和开阔。

我写情感,见过不少人,尤其是女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于执念 尤其是情执上,颠沛流离,飞蛾扑火,疼痛毁灭。

所以,我想,破执念,或许是每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破我执,不仅是生理层面,更多的是心理建设。

破掉我执,就是破掉控制、索取、占有、过度期待和极度匮乏。

这需要经历的叠加,也需要体悟的挺拔,更需要思维和实践的不断延展中,从极端的执念中走出来,见自我,见他人,见众生。

这样,才能把听过的道理,变成鲜活的人生。

才能回到实况和真相里,建设心灵和秩序,给人清凉和自由。

如何破我执,需要向内探索自己,从源头梳理问题。

知道哪些是自我的匮乏和妄念,哪些是内心的焦虑和投射,哪些是他人的问题和偏见,哪些是我们努力可改的,哪些是只能听由天命的。

也就是:

“愿上苍赐予我宁静,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也赋予我力量,去改变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异。”

然后,不再匍匐在地上,或攀附于他人,乞求爱和希望,而是回到生活的细节里,当自己命运的王。

当你活得清醒、持戒而柔和,执念不攻自破。

新的一年里,愿所有的朋友:

能从思辨中得到体悟,从体悟里形成见识,用见识去指导行动,在行动中修复心灵。

在心灵的地图里,听灵魂行走歌唱。

在现实的王国里,得肉身康健安详。

今天的随笔,来自春节7天的思考,愿对你们有益。

喜欢今天的文字,愿你们点个 +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探讨。

作者: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关注亲子教育专家

陪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文章不错,点 在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