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来源:尹建莉父母学堂(ID: yinjianlifumuxuetang)
作为一名家长,你有没有过苦口婆心给孩子讲道理,可孩子就是不听,就是要跟你对着干的经历呢?
为什么我们明明是为了别人好,可对方就是听不进去?
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他们产生“我要做”的愿望?
正在热映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心灵奇旅》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
生命的“火花”
主人公乔伊是一名不得志的中学音乐老师,他的人生梦想是成为一名爵士乐手。可就在梦想即将成真的那一天,他不小心掉进下水道“死”了。
乔伊不甘心就这么死去。他从生之彼岸(the great beyond)拼命逃离,掉落到了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生之来处是灵魂出生之前待的地方。每一个灵魂必须先在这里点亮生之火花(spark),才能获得地球通行证。
在生之来处,乔伊误打误撞成了22号——一个不愿意投胎的灵魂的心灵导师。几千年来,人类历朝历代的伟大人物:哥白尼、荣格、特蕾莎修女、甘地、林肯……都担任过22号的心灵导师,但他们都没能成功点亮22号的火花。
所有的人生导师都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育22号:让我告诉你,生命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值得活。
而22号的回应是:你觉得有意义是你的事,我觉得地球很无聊,人类生活毫无意义。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冥顽不灵的灵魂,无意中跟乔伊来到地球,仅仅体验了几个小时的地球生活后,“生之火花”就被点亮了。
点亮22号火花的是什么呢?
是透过金色树叶洒落在身上的阳光;
是在风中翩翩起舞的落叶;
是披萨饼的香味;
是地铁流浪歌手的歌声;
是所爱之人的关爱;
是用脚走路的喜悦;
……
所有这些来自真实世界的体验,让22号真切体验到了“活着”的感觉,并且爱上了“活着”的感觉,他的“火花”因而点亮。
2
改变的动力来自哪里?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两个部分:
情绪化的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理性化的一半则是这头大象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力量与大象相比微不足道。
因此,要做出改变,关键还得给大象提供驱动力,而情感就是大象的力量。大象必须经由自己的感知切身体会过害怕、喜悦、满足、厌恶……才能被驱动起来。
这就像22号,几千年来,他在生之来处听了无数的人生道理,但这些道理对于他来说只是纸上谈兵,只是一些空泛的概念,远不如地球生活的短短几小时带给他的实实在在的鲜活美妙的生命体验。
这也给了我们启示:无论是想改变自己,还是改变别人,仅仅知道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在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用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作为切入点,找到改变的动力。
就比如说:
想要孩子知道刷牙的好处,与其告诉他一百遍“不刷牙,牙会被蛀掉”,不如给他展示蛀牙的图片,陪他一起读爱牙护牙的绘本,让他想象自己是大英雄,通过刷牙把牙齿上的细菌打败。
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也不是通过逼迫和说教,而是在游戏和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分享与不分享带来的不同结果,引导他对他人的同理心,并且给他自主选择的权力。
想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我们也必须避开观点之争,立足在具体场景中家长和孩子双方的感受和体验之上,找到家长的“痛点”,激发前进的动力,消除改变的阻力,给家长创造新经验,取代旧经验。
任何人都不能为他人做决定,我们所能做的,是给对方提供合适的环境,创造足够多的体验,然后,把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
就如丹津·芭默上师所说:
“放弃对结果的执着,心像天空一样开阔,而行为却细密认真,只管低头浇灌,让成就的花朵自然开放。”
3
育儿的美好不只在结果,也在过程
影片中,乔伊的人生仿佛只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爵士乐手而活。
当他终于梦想成真,参与了一场完美的演出之后,他却感到了深深的失落。
走出演奏厅,乔伊对女乐手说:“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可是我发现,它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女乐手看看他,说了下面这段话:
我听过关于一条鱼的故事。
它游到一条年老的鱼身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
“海洋?”年老的鱼说:“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
“这儿?”年轻的鱼说:“这儿是水,我想要去的可是海洋。”
听了女乐手的这一席话,乔伊回来家中,掏出22号保留的地球“珍贵”物品:落叶、吃剩的披萨、棒棒糖、妈妈给他缝衣服剩下的线团……乔伊对着这些东西沉思良久,那一刻他意识到:
人是一切体验的总和,梦想很重要,但“现在”也值得好好对待。“火花”不只是人生目标,也是每一个想要好好活着的当下。
身为家长,我们都肩负着养育的责任,我们给自己设定了各种育儿的大目标和小目标。有目标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眼里只有目标,只在乎结果,就会只把“现在”看成“将来”的准备,就会只顾着赶路,而忽略育儿过程中的美好,忘记好好感受每一个与孩子互动的瞬间。
4
不要让孩子的“火花”熄灭
常常有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死气沉沉,不知道怎么激发他们的动力。可是每个孩子在刚出生那几年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摸一摸、尝一尝、试一试。他们是什么时候变了的呢?又是因为什么变了的呢?
刚来到地球的22号就像小孩子一样,他喜欢看天空,他为自己学会了走路而欣喜,他全心全意地去感受风、感受阳光、感受手指划过栏杆的声音。即使在地铁里被人责备,他也视为一种新奇的生活体验。
可是,乔伊告诉他,这些东西不重要,你没有目标,你这样活着没有意义。
这就像我们曾经对孩子说的那些话: 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应该听我的……这些声音内化到了孩子的心里,让他们觉得:
“我不够好。”
“我是失败者。”
“我的人生毫无意义。”
……
他们因此失去了动力,先是否定自己,继而否定整个世界。
就像不断被否定的22号一样,他成了迷失的灵魂,背负着巨大的阴影在心灵的荒漠中流浪。
可是不要忘了,每个灵魂来到地球之前,他们的生命“火花”都曾经被点亮。
身为父母,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他本自俱足的“火花”,而不是将我们的期望和目标凌驾于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意识之上,让孩子的火花熄灭。
作者:彭彭,尹建莉父母学堂家庭教育辅导师课程第九期学员。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愿做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摇动或被摇动,推动或被推动,唤醒或被唤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