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世界,有种可怕的父母
是太正确了
上个周末,有个老兄来找我。
说是老兄,其实也就比我大四五岁,是个优秀能干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他曾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复旦大学,今天依然是单位的大牛,工作出类拔萃。
但他最大的苦恼,是正读中学的儿子。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孩子完全没有遗传他的优点:
天资聪慧不如他,学习成绩不如他,吃苦精神不如他,自律刻苦不如他。
“我那时候,在乡里读书,平常哪里吃过肉,都是拿着咸菜就馒头,两元钱能花一个星期。
现在的孩子,你给他1000块,他一个星期也能花完,还不一定够。
我那时候,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背书,有时读完后还要上山去放牛,放牛时还不忘再给猪割筐草。
现在的孩子,家务活儿一样都不干,单单学个习,还学得一塌糊涂。
我那时候,哪有什么电视手机,课外书都看得少,我初中时学习好,老师给了我一套教辅,我把那套书翻得起了毛边儿,以至于后来哪一道题,怎么解,有几种解法,在第几页第几面,都刻在我脑子里。
现在的孩子,你把书买回来,放到他书桌上,求着他看,他也未必认真看。
踏实,勤奋,吃苦,努力,成为有用的人,这些话,天天给孩子说,结果呢,他给你反着来,浮躁,偷懒,马虎,差不多就行了,对对付付算完事儿……”
老兄生气地说,问题到底出哪儿了呢?孩子怎么就这么叛逆呢?
我看着,在公众场合备受尊敬又意气风发的他,突然展露出脆弱无奈的一面儿,忽然觉得特别亲切,忍不住大笑:
“哈哈哈……问题出在你身上。”
他不服:“问题怎么出在我身上呢?我从乡里出来,这一路打拼,给孩子创造这么好的条件,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到头来,我错了?”
我说:
“是的,你错了。
你错就错在太正确了。
你总是以过来人的姿态,用旧时代的标准,要求新时代的孩子。
你每多回忆一遍自己的勤奋和荣光,你的孩子就会在自惭形秽中,多生出一份反感和无力。
因为,你是完美的模板,你是陌生的榜样,你总是拿正确答案丈量你的孩子,并且武断地认为,只有自己走过的那条路才是对的。
你不允许你的孩子落伍、失败、犯错和放松,因为你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学习和生活。
你用控制的方式,害怕孩子的犯错,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其实是恐惧他破坏你自己的完美形象。
对于你这种完美而正确的唠叨,孩子在无法感同身受中,所以产生抵触,索性破罐子破摔,用完美的糟糕展示给你看,借此表达反抗。
孩子是在报复你吗?
是的。
孩子更是在提醒你:
你是他的爸爸,不是他的答案。
他需要你的共情和看见,而不是你的自负和傲慢。
他渴望有个真实而不那么正确的父亲,而不是一个虚伪而有控制欲的敌人。”
兄长听完我的话,脸上有些挂不住:“比如?”
我笑着对他说:“比如,你当时虽然考了全校第三,但竟然愚昧到不知道本科和专科的区别,报志愿时非要填写专科,还是你的班主任帮你报考了复旦。”
他也笑了:“对对对,你当年采访我时,我和你说过这茬儿。”
是的。
别在孩子面前说太正确的话,把自己的心打开,让孩子看见,父母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真实可信的人。
我们和他一样会迷糊,会犯错,会犯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他,孩子才会在亲近中,把我们当成内心的家。
孩子从我们这里,得到了看见和接纳,理解和共鸣,归属感和安全感,才会认同我们,信赖我们,喜欢我们。
太优秀的父母,有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如果父母总是以优秀自居的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活在虚假的光环里,活在正确的话术里,活在完美的伪装里,活在傲慢的自大里。
直到有天,我们发现,这自以为是的优秀,正在成为伤害孩子的杀手——
2.
上心理学课时,看过这样一段视频:
有个出身名门的母亲,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在一家世界著名公司当高管。
她的丈夫,是一名知名学者,在专业领域也颇有建树。
视频拍摄于他们的儿子不满一岁时:
他们住在大house里,装修豪华,家具名贵,孩子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孩子熟睡时,妈妈优雅地看书,喝茶,翻看杂志。孩子睡醒后,妈妈会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安抚。
但是,这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即便被妈妈抱在怀里,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儿哭闹不止,妈妈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哄他,但他就是一个劲儿哭。
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妈妈生硬粗暴地把孩子扔到床上,显得非常暴躁和愤怒。
后来,镜头一转,转到了20多年后,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年轻人,他的情况非常糟糕,不仅学业和工作连连受挫,而且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几度自杀。
心理学家通过跟踪调查,发现被妈妈摔在床上的一幕,不过是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剪影而已。
在这个孩子20多年的成长中,他近乎完美的妈妈,面对他弄脏床单,尿湿裤子,写错作业,交错朋友,考砸成绩,找到不怎么好的工作,都表现出难以抑制的愤怒。
甚至,在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的高标准时,妈妈自己绝食不吃饭,自扇耳光哭泣,还口口声声说:
“我这么要求你,是为了你好,是期待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个妈妈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什么?
答案是:
是优秀的她,内心里对完美的执念;
是这种执念,让她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自己的不完美,进而产生的挫败感;
是这种挫败感,让她内心积攒了太多的愤怒,然后这愤怒又反噬到她最亲近的孩子身上;
是这种反噬,最终把她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
她这样的父母,不是一个,而是很多。
那些过早丧失童心和热望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没人管教,而是非常不幸地遇见了一个太过完美的父/母,被完美地谋杀在父母的完美期待里。
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想要得到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放弃优秀的执念。
这句话,让我想起那个清华毕业的父亲——
3.
早些年,我在做残障儿童的深度报道时,接触到这样一对夫妻:
丈夫毕业于清华,是一名工程师,妻子毕业于北师大,是一名大学教授。
按理说,这样一对精英父母,一定会养育一个或多个天资聪慧的孩子。
早在生孩子之前,他们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俩都来自三线小城,都是高考的受益者,都是奋斗的追随者,都是教育的践行者。
他们相信,自己当了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
非常不幸的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后,被诊断为脑瘫患儿。
一开始,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怎么可能?医生肯定搞错了!我们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生出一个傻孩子?”
历经了抗拒、愤怒、绝望和绝望后,他们渐渐平和下来,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妻子甚至放弃工作,陪孩子康复治疗。
所幸的是,他们的孩子虽然是脑瘫,但因发现得早,治疗得早,恢复得很好,虽然10岁才进入了普通学校读书,但在绘画方面特别有天赋,画作还在全市得了奖。
后来,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
“我非常感谢老大,感恩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明白为人父母的深意。”
我依然记得,毕业于清华的爸爸,曾对我说过的话。
他说,是患有脑瘫的老大,纠正了他自以为是的傲慢和偏见,让他从神童和学霸的光环里走出来,从习惯了赞美和肯定的温床上蹦起来,把面子扔到地上,用初心对待孩子。
因为,面对那样一个患病的孩子,父母必须学会一再降低标准,一再付出耐心,一再摒弃完美,一再放弃控制,只能给予全然的接纳,全心的呵护,全部的柔情。
然后,才有可能看着那个一摇三晃的孩子,就像一棵从泥土中慢慢探头的幼芽那样,在被爱中,给父母带来惊喜,带来治愈,带来奇迹。
这段采访,我记了很多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有残缺的,是需要我们放弃头脑中的框框,从零开始去爱的。
我们没有资格控制他,只能温和且坚定地去爱他。
尽管,我们中大部分人,没有读过复旦,也没有念过清华,但下面这种状况,我们都不陌生——
4.
“我某方面优秀,就认定孩子这方面一定也天赋异禀;”
“我自律成功体面,就觉得孩子也必须不能沦为平凡;”
“我备受伤害也不离婚,我的孩子也一定不能离婚丢人;”
“我有着令人尊敬的工作,我的孩子必须也有一番作为……”
正因为这所有的期待,都是以“我”开头,所以,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施虐的伤害。
优秀的父母,没有错。
错的是,陷入自以为是的优秀里,武断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父母的期待,也有爱。
怕的是,这期待成了过度的期待,就在对抗实际中,变成对孩子的虐待。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朋友圈里,一位非常能干的大姐,说的话来:
“董明珠这么厉害,从来没有说过她儿子必须超越她。
任正非这么厉害,也没有要求他儿子成为第二个任正非。
我算老几,为什么要拿自己的标准,去套我的孩子。
我这么拼命,就是希望我儿子将来可以不要这么累,可以过上他自己向往的那种人生。”
但令人羡慕的是,这位大姐的儿子,不仅情商特别高,而且今年秋天刚刚考上了985。
原来,这才是最厉害的父母:
自己明明很优秀,却从不陷入不可一世的自恋里。
智慧的母亲不会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而是在不动声色中,肩负起自己这代人的责任, 在放手去爱中,把优秀的品质,已悄然传递给了那个因感受到爱,而勇向未来的孩子。
《男孩的养育书》来自超过400位父母
和200位老师的真实案例,
教你深入了解男孩从出生
到成人 每个年龄阶段成长的秘密,
学会欣赏男孩儿的
创造力、幽默、专注力、想象力!
享誉全球的男孩身心发展专家
迈克尔·汤普森经典作品。
今天“亲子教育专家”公众号给读者朋友们送来福利
“1分钱不用花
新书送到家”
《男孩的养育书》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出一个健康、自信、全面发展的男孩。
获取方法:
文章末尾留言处写明孩子的年龄及育儿感受或困惑,幸运就有机会垂青于你。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小欢喜》。
欢迎留言
《男孩的养育书》免费送到您手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