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傲娇一只羊

01

从倒数第一到考上清华

她做对了这一件事

最近,宁海中学的一个男生被很多媒体评为“励志黑马”。

他叫赵启琛,刚入学时,常常考班里的倒数第一,却在今年的高考中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最初读高中时,他成绩差,压力大,夜里常常睡不着,喘不过气的他,甚至申请走读,试图片刻的“逃离”。

现在从“差生”变为清华的“高材生”,巨大的身份落差,让很多父母都好奇,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她的妈妈在采访中的一句话很有启发性,妈妈说:

“他考砸了,就找我发发牢骚。我就安慰他,给他拥抱。我也没别的办法,就这样一直宽慰一直宽慰,一天天就过去了。”

谈及自己的逆袭之路,赵启琛也感慨:

“坚持的信念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不理想而责骂我。

在我迷茫失落的时候,他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

赵启琛

一个人获得成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从青铜变为王者,离不开赵启琛夜以继日的努力,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里写道: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父母的鼓励,让孩子从中收获了自信,看到了自身的潜力,培养了越挫越勇的勇气。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都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

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如果表扬、鼓励孩子的话,会不会把孩子夸坏?

因此,大多数父母更加信奉“打击式”教育。

以为口中“每天只让你学习,有什么可累的”,孩子就能珍惜学习的机会。

经常把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就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就算考试进步了,也是说“等什么时候考到第一再说吧”,孩子就会戒骄戒躁。

可被打击着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如父母预想的优秀,反而会生因此而丧失很多机会。

前段时间,媒体曾曝出过一位“啃老十年”的女大学生范金成。

面对媒体,她哭着说自己所有的自信都被母亲打击掉了,根本没有独立做决定、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

她做的每件事,都会被父母挑出问题,然后被狠狠批评一番:

认真学习做饭,家里父母会挑各种小问题,责骂她做得不好。

爱上了设计,渴望做一名设计师,遭到父母的批评:

“有什么用?学习去。”

就算喜欢上雕刻,也是迎来父母无情的嘲笑:

“喜欢你也干不了。”

不断的贬低与否定,让她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甚至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过: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怕孩子骄傲,于是用各种语言打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殊不知,你的每一句贬低,都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

“打击式”教育,只是打击,没有教育。

你的“打击”不是激励,而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消失殆尽。

02

经常被差评的孩子 赢不了好评的人生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曾经提出过一个“镜中我”的概念。

意思是,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味的贬低,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毫无用处。

综艺节目《熬鹰巴士》的嘉宾时悦,曾在节目中崩溃大哭。

时悦说,父母持续的否定,导致她不敢对任何人流露出脆弱的一面,甚至被心仪的对象拒绝也不敢表现出难过。

有一次公司举行主题part,时悦应景地穿了一个低腰热裤。

然而被父母看到后,却辱骂她“不检点,只有妓女才这样穿”。

种种刺耳的话,让时悦忍无可忍,她删掉了妈妈的所有联系方式,试图割断传递负面信息的通道。

类似的贬低充斥着时悦整个前半生,甚至在时悦表现出无力与痛苦时,父母还恶语相加:

“我们根本不担心你会自杀。”

明明是一家人,我却活成了一座孤岛。

经常被差评的孩子,很难养成在生活中自信的姿态,他们习惯取悦别人,习惯贬低自己。

心理学家李雪曾提到一个观点:

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

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

没有被父母的鼓励滋养的孩子,怎会有信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03

优秀的孩子 都是被鼓励出来的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告诫所有父母: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植物无水,便不能生长。

孩子没有鼓励,就不能建立自我价值。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的作者王宏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假话”帮助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幼儿园时,老师告诉母亲,她的儿子有多动症,建议去医院检查。

但她却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他,原来他只能在板凳上坐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

小学时,老师说:“全班只有50名学生,你儿子排49,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问题。”

母亲强忍着泪水,告诉儿子: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个笨孩子。”

每一次母亲的“假话”,都让儿子备受鼓舞。

他越发的努力,慢慢的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释放出了无限潜能。

英国知名心理学家也曾在书中表达过:

「一个经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潜能仅能被开发到20%-30%。

而一旦得到肯定,潜能将会被开发到50%。

如果这个肯定来自于家庭,那么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70%-80%。」

让孩子发自内心觉得“我可以”,他们才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04

学会鼓励 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除了赞美与鼓励,我找不出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为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会鼓励孩子。

只有在父母鼓励下长大的孩子,才能达到较高的成就。

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提过一个“试误说”的观点。

意思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错误递减的过程。

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允许他犯错,并给予鼓励,他们就能从错误中得到成长。

相反,如果给予批评,孩子可能就会害怕尝试,错过学习的机会。

父母应尊重孩子好的一面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小男孩在家玩篮球,不小心把妈妈珍贵的花瓶打碎了。

害怕被妈妈责骂,于是急中生智,用胶水把碎的那一块粘了起来。

被妈妈发现后,他也没有承认,而是说:

“是一只猫从窗户外蹦了进来,打碎了花瓶。”

妈妈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拿出了三块巧克力,对儿子说:

“第一块奖励你有神奇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会开窗的猫。

第二块奖励你动手能力强,瓶子粘的很牢固。

第三块妈妈要向你道歉,明明知道自己有个活泼的儿子,还把瓶子放在危险的地方。”

妈妈没有因为儿子撒谎而责骂他,而是看到了行为背后潜在的一面,即好的行为。

而小男孩也因为妈妈的鼓励,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就是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激发自信心。

当父母夸奖孩子时,孩子自然也会因为自信,从而反馈给我们更好的行为。

心理学家杰丝·雷尔有句名言:

鼓励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被鼓励滋养长大的孩子,就像阳光照射花朵,水分浇灌树木一样,他们带着父母给予的力量,更加有信心地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

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要知道你的一句鼓励,就是孩子前进路上的动力。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都值得被精心的养育和呵护。

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只靠打骂斥责就能够管教出来的。 父母的爱、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快的前进。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个 “在看”,或看完点个 “赞”

图片丨摄图网、网络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