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看到一则报道,真是哭笑不得。
浙江金华一位铁路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进站口,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经民警询问,男孩小旭委屈地说:「今天早上爸爸带我出门,把我放在这,然后自己就走了。」
小旭对于自己被「扔」在地铁站原因也是闭口不谈,民警只好联系到了男孩的妈妈,接到电话的妈妈带着疑惑匆忙赶来。
原来,是爸爸带着小旭出来的,因为小旭一直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在学校也有些不合群。
爸爸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就狠心地将小旭「扔」在了地铁站,希望他能多和别人交流,并且尝试独立回家来练练胆子。
可这真的起到锻炼孩子胆量的作用了吗?
我想,在孩子的心里,并没有习得什么外向、勇敢独立的概念,反而深深地印住了「被爸爸抛弃」的阴影。
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外向,规定孩子每天必须主动跟25位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便不准回家去。
甚至每天带孩子去人很多的公众场所,强硬地把孩子推入人流中。
结果呢,孩子变得越来越恐惧了,甚至无比排斥和别人交流。
繁杂沉重的无效社交反而在无形中损耗了内向型孩子的能量,得到的只是更糟糕的结果。
父母一心想让孩子练「胆」,最终恐怕只会让孩子吓破胆。
内向不是缺陷
有一次,回老家参加了一个亲戚聚餐。
一个6岁女孩,本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上吃饭,突然其他几位家长聊到了孩子该学什么才艺。
女孩的妈妈得意地说:「我女儿跳舞很厉害的,我让她给你们表演一段。」
说完,妈妈推搡着女儿,命令她放下餐具:「快,别吃了,起来给各位阿姨叔叔们表演一下」。
女孩扭扭捏捏地,眉头紧锁,嘴巴不自觉地瘪了起来。
我一眼望过去,看到女孩噙着泪花,眼里满是害怕和抗拒。
那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以前小时候总是被爸妈训斥:
我不忍心,开口劝阻:「不要了吧,这地方很小不好施展,孩子也还没吃饱饭呢」。
但是,女孩妈妈的大嗓门盖过了我:「不就是表演一段,还这么小家子气,以后长大怕也是吃亏,真没出息」。
其实,也不仅是女孩妈妈这般认为,好像整个社会上的人都会将内向与没出息、懦弱、自卑划上等号。
而外向、活泼的孩子,就能轻易受到褒奖与肯定,他们懂得讨亲朋好友、长辈们的欢心,面对同等的条件,他们也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事实上,内向并不是一种缺陷,它也不是孩子自卑、没用的代名词,它就只是一种性格罢了。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两种性格无优劣之分,区别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向不同。
外向的人是通过社交活动来为自己充电的。
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的能量指向于内部。
因此,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盈,他们安静,喜欢独处,更擅长于自省和思考。
并且有研究数据显示,世界上70%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很多伟大的思想、艺术创作还有发明,都是源自于那些安静而理智的人,就像是梵高的《向日葵》,肖邦的《夜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三毛的《撒哈拉故事》……
他们喜欢与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并从那个安静的世界中发现独有的宝藏。
简单粗暴地把孩子内向当作是一种缺点,一种病态,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天才性格」,请学会珍惜。
这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惊喜的礼物,因为内向的人也能取得瞩目的成就。
接纳孩子,从接纳他们的性格开始
重温央视跟踪拍摄了10年的纪录片《零零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一的世界》。
一一小朋友是3岁的女孩,就读于北京的芭学园幼儿园。
在芭学园,一一小姑娘向来都是独来独往的,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散步,一个人玩游戏。
她说:「我就喜欢自己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有这个权利。」
相信有很多家长,一看到自家孩子如此喜欢安静独处,社会性差,肯定会急得不得了,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而一一的妈妈,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她从来不觉得女儿不交朋友很奇怪,不认为独处就是过错。
相反,一一妈妈会先倾听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性格,再去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交朋友。
十多岁时,她有了自己的朋友,也乐于做一些义工活动,但她还是会更喜欢独处,她坦言:「朋友是接受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独处是整理这个世界的信息,可以把自己和朋友在一起学到的东西,升华和沉淀,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年纪小小,思维与格局却比很多大人都宽阔,同时一一妈妈的勇于接纳,也不禁让人佩服她的教育理念之深厚。
爱孩子,应如他所是,而非我们所愿。
看完这段视频,也想起了另外一个「内在小孩」毛不易。
他不是那种偶像艺人,性格慢热,却凭着才华与实力吸引了无数歌迷,同时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他曾在采访中说过一段话:「内向不是性格缺陷,它就是性格的一种,所以,其实没有必要硬去强迫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性格。」
深以为然,为人父母,倘若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孩子,把孩子的性格气质当作是社交障碍,天天去否定孩子,天天想着改变孩子,那么孩子又怎么能打从心底里去纳悦自己,成就自我呢?
就像村上春树说过的:「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成就一个孩子,请允许他有自己的性格,他们不是和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只是在用安静的方式来改变世界。
任何孩子,都应该被允许「活成自己」
罗永浩分享这么一段故事:
「你们别看我站在台上能扯淡那么久,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参加超过5个人的饭局我就会全身不舒服,每次饭局以后回家都要一个人狠狠读一天书才能缓过来。」
乍一看这话语极其矛盾,一边说自己很内向,一边又能站在台上进行多人演讲。
其实啊,这也是在传递一个讯息:
内向的判断标准,不是单纯地看孩子懂不懂得聊天,爱不爱和人交往,敢不敢在公众场合展现自我,能不能参与一些热闹的活动。
很多人一看到孩子有这些表现:胆怯,害羞,不合群,不爱表达,就直接认定孩子内向,很难招人喜欢,也难以有所成就。
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是具有多面性格的,一个孩子可以是内向但有勇气的,也可以是外向又害羞的。
为人父母,应该明白每一种性格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节奏,有着自己的「恢复空间」,有着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就像《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所说的:
「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意识到,内外向只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感官差异,学会接纳、沟通并帮助孩子成长,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爱孩子,请允许他活出自己,拥有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张可粒,自由撰稿人,个人成长践行者,心理学重度爱好者。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愿对你们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