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0、70后是集体读书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做了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力度自然无与伦比;而00、10后物质空前充裕,看似无忧无虑,实则内心日益荒凉。
本文作者郭山,作为一名70后高中老师,也作为一名00后孩子的爸爸,他在前不久一次家长会上解答了当代家长的13个烦恼,关于孩子学习成绩的迷思,关于两代人相处的艰难......也许,意识到彼此的鸿沟,才能实现更好的和解。
当70后家长遭遇00后孩子,我,一个70后的老师,同时也是00后孩子的家长,一个浸淫应试体制数十年的考试综合征资深患者,感同身受,同病相怜,同仇敌忾。
1
孩子上了高中,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01
初中学法在高中失灵
高中功课难度、深度、广度远远超过初中,高考难度远大于中考;高中试题考查高级思维(分析、运用、建模、比较),初中试题考查初级思维(记忆,计算、表达)。
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方面考试分数会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会出现“勤奋失灵”、“刷题失灵”、“记忆失灵”、“方法失灵”现象,高中生需要重建学习模型和学习策略。
对策:落实老师要求,调整学习模型。
02
应试竞争在初中加剧的负面效应
由于初三备考竞争愈演愈烈(当下中考的竞争烈度已高于高考,初三学生的备考压力大于高三),学生进入高中后,会形成阶段性、报复性的学习动力丧失,学习目标模糊现象。
这种对过度学习的反弹因人而异,或长或短,有的学生会放松几个月,有的学生放松甚至长达一年。
对策:规划学习目标,重建学习动力。
03
重点高中的学霸密度高于初中
一条小池塘的大鱼游进大海,会发现自己只是条微不足道的虾米。参照系变了,不能再套用过去的分数和排名对照新的参照系。
对策:转换心态,不看名次看分数,不看分数看进步,不比别人比自己,不比过去比未来。
2
为啥题明明会做,就是没能得分?
懂、会、熟、巧。是学习的四个境界。
懂,是老师上课,你听懂了,只是最浅层次的理解,属于最低级的学会,知识还没有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实际上还是不会。这个层次,往往拿到题目不能独立解答,是无法对付考试的,需要通过实际的刷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会,是独立解题,能够将题目解答正确。此阶段,理解的公式概念开始转化为个人技能。但技能还不够熟练不够巩固,往往解题速度较慢,或者答案错误。需要限定时间的专项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熟,在规定时间内又快又准的完成解题任务,还留有余量。这个阶段,学生的解题技能已比较娴熟,基本上达到了考试的要求,能够对付一般难度的考试。但碰到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可能会卡壳,考试能拿中高分,但不能达到一流水平。这类同学需要的是对各类题型和各类技能进行分类归纳,使自己的技能向更高层次迈进。即,熟能生巧。
巧,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推陈出新,往往提出巧妙的解题思路,甚至能让老师也叹为观止的技巧。达到此类水平的同学,是少之又少的学霸学神级别了。
3
为啥孩子成绩起伏不定?
01
考试是个样本抽查,备考也是个样本复习
两个样本正好吻合,学生成绩就提升;两个样本交集较少,学生成绩就下降。
学霸的复习样本大于考试样本,成绩肯定始终名列前茅;差生的复习样本远远小于考试样本,成绩也始终稳居垫底;中等生的学习样本和考试样本变化最大,所以中等生的成绩起伏也最大。
对策:扩大学习范围,加大学习深度。
02
学生学习状态会有变化
很少有人能持续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很少有人能物我两忘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有起伏,效率有高低,分数自然也有变化。
对策:顺其自然,调整身心。
4
孩子为啥不愿意和我说话?
愿意与家长交流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少孩子一回家,家里的气压马上降低,孩子进屋学习,全家鸦雀无声。孩子把自己关进书房,家长举手投足都得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01
这很正常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
根据心理学家统计,17岁的男孩是所有年龄阶段说话最少的群体,42岁的中年妇女是所有样本中说话最多的群体。悲剧的,他们一般恰恰是亲子关系。
既然如此,不必过度焦虑,过了这一段,也许就风淡云轻了。
02
改变交流方式
不愿当面谈话就写信交流;不愿谈学习就聊明星八卦;孩子不想谈自己的事儿,家长就聊自己单位的事儿;在家无法交流,就换个环境沟通,比如在旅途中交流。
无论如何,交流的主动权都应该在家长一方。重要的不是交流什么,而是交流本身。
5
为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01
富裕时代的必然
物质宽裕和心理饥饿同存。零零后这一代人,随着物质宽裕的同时,心理需求就成为了新的病灶所在。某种意义上看,“抑郁症”是一种现代病,一种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富贵病”“流行病”。
对策: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
02
单向度生活的必然
70后的童年时光还没有被电视和手机绑架,做迷藏、掏鸟窝、捉泥鳅、打陀螺、跳皮筋、掷沙包……五光十色五花八门。
现在呢?写作业成为00后孩子们唯一的课余活动。当生活的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化被摧毁,千姿百态的学生被固定输入一种信息,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心理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策:如果不偶尔疯一下,人真的会疯。
03
越来越强的生存竞争和越来越弱的抗压能力
毫无疑问,与拥有稳定收入的70后父母相比,00后面临的并不是生存危机,而是发展困境。
进入大城市、大公司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自主创业的资本和技术门槛也越来越高。普通劳动者和工薪阶层的上升通道正日益狭窄,而中产阶层的下降通道则日益放大。
00后可能是面临的不仅仅是失业,而是工作本身的消失,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今天,他们而且可能率先沦为”无用阶级”。他们可以不用担心未来,他们的父母却不能不替他们操心。
当父母垂垂老矣,既不能战胜同龄人,又不能对抗机器人的孩子们,该怎么度过漫长的一生?没有吃过苦的一代人,正在面临着空前严峻的考验。
对策:提升抗压能力,差异化发展。
04
心理的问题其根源不是心理,而是现实
重要的不是改变心理,而是改变现实环境。
当孩子不愿和父母说话,这是心情不好;当孩子不愿意和老师说话,这是选择性交流;当孩子和同学也无话可说,这很危险;当孩子不传达自己的任何信息,信息只输入,不输出,或既不输入也不输出,那就意味着问题严重;当孩子胡言乱语或不说话,意味着人际交流系统已经崩溃。
对策:察言观色,调整应激。
6
为啥孩子管不住自己?
因为家长从来没有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自我管理是人的本能,当这种本能被家庭、学校剥夺后,学生会利用一切机会实现自我反向管理。
当自主权被剥夺干净后,孩子会本能选择消极对抗:啥也不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惩罚家长的暴政。
对策:给孩子自我生活的空间和自我管理的机会,给孩子选择权。
7
为啥孩子就是不听我的?
01
说得太多了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同理,真理重复千遍,也就成了谎言。
02
关系太近了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真理。“父不教子”,古人易子而教,说的就是人性的弱点。
03
关系僵化了
关系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教育力。一旦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任何家庭教育将都是负反馈。情绪恶化了,任何正确的说教也会沦为孩子充耳不闻的废话。
04
形式搞错了
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应该是家长的行动,而不是父母的语言。家长自己躺在床上玩手机,却让孩子好好写作业;父母自己从不学习,却要求孩子博览群书,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8
为啥孩子上课犯困、跑神?
01
孩子累
一天在学校呆十几个小时,睡眠严重不足,能不累?现象:上午睡觉的同学显著多于下午。说明大多学生晚上睡眠严重不足。
锻炼严重不足,健康严重透支。
对策:早睡早起、增加运动。
02
课堂被动
自习课睡觉的人少,上正课睡觉的人多。因为自习课是学生自己思维在活动,是在完成任务,所以反而不容易犯困;上正课时,大班教学缺乏互动交流,信息单向传输,学生只接受不反馈,大脑很容易进入抑制状态。
对策:保持信息互动,学生要紧跟老师思维,老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9
与孩子和解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痛苦、焦虑。而且,人类之间并不能相互理解彼此的焦虑和痛苦。哪怕是亲人之间,依然会存在深刻的隔膜和误解。
家长是70后,孩子是00后。这无疑是天地大冲撞,火星对地球。70后和00后相隔的不是两个十年,而是两个时代、两种文明、两类物种。
70后是集体读书的一代人,是获得了教育红利和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同,没有哪一代人的感受比70后更深刻了。这一代人做了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力度自然无与伦比。
00后物质空前充裕,精神空间却日益逼仄。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是教育过度的一代人。他们看似无忧无虑,实则前景堪忧。
养老杀死80后,房价干掉90后,考试逼死00后。
套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00后是最好的一代,也是最糟的一代…… 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他们面前应有尽有,他们面前一无所有;他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他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是个被考试深度折磨彻底绑架的神奇国度。
这里有上亿饱受分数虐待,已濒临崩溃的莘莘学子,
还有更多被孩子排名摧残,已完全失控的虎爸狼妈。
考试笼罩大地,无远弗届,
排名绑架人生,无论西东。
学生辛苦,家长痛苦,老师命苦。
穷则思变,否极泰来。
是时候与孩子、与人生、与大学和解了。
成功不该凌驾成人,分数不能摧残亲情。
学习不该透支健康,考试不能蹂躏生命。
过一种诚实、充实、真实的教育生活。
留一段高效、高兴、高调的青春回忆。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知不可而为之,千万人吾往矣。或于事无补,愿缓解焦虑。
如果你也喜欢,设置 【星标】并点 【在看】支持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