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陈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父母,不会对孩子的说好听的话,和孩子关系不像是父子,更像是上下级。

孩子成绩不是很好,每次发成绩单,陈先生都要数落他一番:"怎么又没考好,笨的像猪一样"、"下次再考这么差,你就别回来了!"总是被爸爸责骂和数落,儿子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绩提升也不知从何谈起。

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特地和陈先生说:"陈爸爸,你家孩子其实很聪明的,你平时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要多鼓励一下他激发自信心,提高成绩不是问题。"对于老师的建议,陈先生有点为难:"我也不是想要批评孩子,严格点对孩子更好,而且我也说不出好听的话。"

其实,很多中国父母都有陈先生一样的想法,那就是觉得对孩子严格一点更好;或者是只会批评孩子,不会夸奖孩子、不会说好听的话。

而长期被父母批评、责骂的孩子,比如父母一直嫌弃孩子笨成绩不好,时间久了真的会让孩子变"笨"。因为孩子有一种"笨",叫做"习得性无助",他们因为心理状态的问题,什么都说不会做,成为父母眼中成了"笨"的表现。

02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对 现实的无望心理状态,表现出 不求进取,自暴自弃的行为状态。

它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用狗作的一个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蜂鸣器一响就进行电击。起初狗还会因为被电击而在笼子乱跑,惊恐吼叫。反复几次之后,被电击的狗已经不再挣扎了。再反复几次,只要打开蜂鸣器,还没被电击狗狗就先倒地颤抖。再后来,即便打开笼子,狗也不会逃跑而是绝望地等待被电击。

因为多次无用的尝试,已经让狗因学习而形成了惯性的思维,觉得自己逃不掉,即使打开笼子,它也只是绝望地等待而已。

而在教育方面"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主要是孩子经历多次失败被父母一直斥责,形成了不思进取,觉得任何事情自己都无能为力的状态。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有很多原因。比如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不恰当的评价方式(旁人的打击)、不正确的归因(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其中父母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在孩子建立自信心的过程中,经历失败却得不到父母的鼓励,甚至还要被父母责骂。由此而形成的挫败感,会慢慢毁掉孩子自信的根基,最后变得胆小怕事。往往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孩子就觉得"自己做不到"、"肯定会失败的"。

03

还在骂孩子笨?"习得性无助"的危害父母要了解:

而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大多源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①过度严厉

也许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打击只是无意的,毕竟很多传统的父母都认为严厉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听话。但是父母的语言暴力,会化作"利刃"狠狠地扎在孩子心上。

一遇到难题,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呵责,以及自己过往的失败经验,孩子就觉得自己肯定解决不了,进而自暴自弃。

②过度溺爱

另外,过度溺爱也会让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因为有些孩子"笨",其实就是父母惯出来的。

举个例子,父母总是帮孩子做好一切,孩子吃饭弄得乱七八糟,以后就不再让孩子自己吃饭了。等上了幼儿园,孩子的"笨"就体现出来了。同龄人都能自己吃饭,就自己的孩子不能。

"你别做,我来"、"你不会弄,我来"、"你还不能做那个,我来"。父母说的这些话,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溺爱,还是在告诉孩子:"你没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到。

04

如果孩子有了"习得性无助"怎么办?父母3步走着手调整:

①鼓励孩子(找自信)

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认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和鼓励,以此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归属感、价值感与孩子的自信心息息相关。只有孩子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才有自信。

如果孩子出现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父母要多多鼓励孩子,哪怕他们只是完成了一件小事。这样有助于孩子找回自信,加深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②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提自信)

有的学者把最近发展区称为"挑战区",即孩子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挑战自我的"区域"。比如孩子成绩是70分,75-80分就是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学习,下一次就有可能到达。

③突破自我

当孩子找回自信心以后,父母应该要督促孩子继续前进突破自我。因为一直止步不前,生活在舒适区内,孩子很难有长足的进步,对以后的发展很不利。一旦再连续遇到挫折,还有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而不停地突破自我,可以让孩子建立更强的自信心,能有效地避免"习得性无助"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