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公布了高考分数线以及考生成绩,考生们在比较自己的高考分数,为自己挑选最合适的大学与专业。

与此同时,各中学也先后发布了喜报,以此展示自己超强的实力,吸引更多家长与学生。

今年,有很多中学都考出了非常耀眼的成绩,其中既有衡水中学、人大附中等传统强校,也出现了承德一中等势头强劲的后起之秀。

而在众多中学中,有一所学校的喜报非常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郸城一高。

我们先看一下郸城一高今年的高考成绩:

更令人惊讶的是,郸城一高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座刚摘掉“贫困帽”的小县城。

但就是这样一所位于小县城的中学,却在高考中屡创奇迹,比如在2019年,从郸城一高考入清华北大的考生就高达42人,位居全国县级中学第一。

这样的成绩甚至丝毫不虚一些传统的中学名校。那么,郸城一高为什么这么牛呢?

它的辉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在这里上学是种什么体验?你想让孩子进入其中接受历练吗?也许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有答案。

01

郸成一高作息时间&课外活动

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和汗水的道路,通往理想中的大学。

郸城一高作息时间&课外活动(仅供参考)

5:30 寝室亮灯起床

5:45 到班早读

7:00 早读结束 早饭(20~25分钟)

7:20 早饭结束,进班后继续读书

7:40 各班宣誓

7:50~8:30 第一节课

8:40~9:20 第二节课

9:30~10:10 第三节课

10:10~10:30 大课间读书,读书期间全体起立,不允许学生外出

10:30~10:40 下课

10:40~11:20 自习课

11:20~12:00 第四节课 午饭(20~25分钟)

12:20~13:50 午休(班内,不允许回寝)

13:50~14:10 午休下课

14:10~14:50 第一节课

15:00~15:40 第二节课

15:50~16:30 第三节课

16:40~17:30 自习课 晚饭(20~25分钟)

17:50 进班自习

18:10~19:00 第一节晚自习

19:10~20:00 第二节晚自习

20:10~21:00 第三节晚自习

21:10~22:00 第四节晚自习 普通班放学

22:00~22:20 重点班晚自习 放学

早上从早上五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 每天吃饭时间早午晚各半小时或者二十分钟。

上厕所要排队甚至拥堵到下课十分钟也只是够你从从厕所门口排到厕位的时间。

早操,上午操,每天两次,将近一万人在一个不到四百米柏油操场从集合到军训式的跑操结束回到班级,整个过程也就30分钟。

对,这所学校的时间是以分钟为计量单位的。

02

拒绝诱惑,能做的就是苦读书

生源旺盛,名声在外的郸城一高,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生源,不少郑州的孩子,为了读一个好大学,也来到郸城一高复读了。

2018年河南理科第一名朱笑寒,就是来自郑州的复读生。

想想吧,一个省城少年,为了心中的梦想,乘坐长途大巴来到这个落后的小县城。

他一定有一种复杂的心情,眼前的一切都很糟糕,走进校园,看到那些处在困苦之中而两眼又散发着光芒的同龄人,他才安静下来,准备一年后的决战。

在其官网上,还有北京等地的家长询问能否将孩子送至郸城一高读书。

人们把这里当成磨练孩子个性的地方,原因无他:

没有诱惑,在这里你能做的,就是苦读书。

追求学生时代的过程快乐,还是用这快乐换取学业上的优异,见仁见智,有人说这样的教育“泯灭人性”。

可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被称为高考工厂的地方,使无数平民子弟避免了进入工厂的命运;也恰恰是这些被认为消灭人性的地方,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更像人样。

03

郸城一高的“力量”:

民间和官方一起飙

郸城人才辈出,不是偶然现象,按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所说,它是他们所站立的“大地的力量”的表现。

郸城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教育,以及崇文重教的民间传统。

对教育,民间和官方一起飙,这似乎成了郸城县的一大特色。每年,该县确定三到四件教育方面的实事列入全县重点工程,由县长、县委书记亲自过问。

近三年来,全县用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均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该县父母官大概也意识到了教育是民生工程,因而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越是贫困县,越要优先抓教育。

一个贫困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基本上就挖掉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穷根子”。

这话说的是实情: 考上大学,走出去,改变的是命运,同时也改变家庭的实际收入状况,可以让父母和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

我们每一个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这样?

即如朱婷功成名就,她首先想的就是把父母从乡村接到县城,在那里给他们买套新房子。

这种前后鲜明的对照在郸城很普遍,大家都坚信“教育脱贫”这个理儿。

所以,在这个地方,到处都分布着“大学生村”,刘小集、于寨、信寨……最为知名的是李小楼村,10年来,这个仅有1300人的小村子共走出了138名大学生,近1/3进了一本名校。

每年,整个郸城走出去的大学生总人数大概是8000名左右。

一个网友说:

“在没有其他任何发展优势的郸城县,能在教育上出一个造福老百姓的‘高考工厂’,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造就这种奇迹的,是郸城人的“一条杠”精神(坚持不懈),但更多的是无尽的辛酸和沉重的付出。

在郸城一高的校园里,到处张挂的横幅、条幅是醒目一景,其中一幅标着“成绩来自实干”几个大字,已在教学楼前挂了七八年。

它们华丽、张扬、铿锵甚至残酷、恐怖,但无一例外都意简言赅,直指问题的核心:

“传道授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既然要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中拼,那就要拼个刺刀见红。

04

郸城一高:满载希望的跳板

媒体曾这样描述毛坦厂中学所在的城镇,说:

“这是一座偏僻的单一产业城镇,出产的都是应试机器,就像其他一些专门生产袜子和圣诞饰品的中国乡镇一样心无旁骛。”

对于高考工厂,围城之外的人对此评价基本上都持批判态度。

现在有些人指责超级高中打破了高中教育的平衡,其实所谓平衡,就是一种利益格局。

原来是郑汴洛这些城市把持的北大、清华入门砖,现在被郸城一高夺走了一些。

郸城一高吸引的外地生源,通常来自另外一些落后的县市,所以,他们和郸城一高的本县生源一样,都是同一个阶层的:

小县城的中低等收入家庭,以及农村条件稍好的家庭。

民日报曾经刊发了一篇有关郸城一高的报道,叫《郸城农家娃,上大学的多》,这篇文章给出的数据是:

这个县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中,农村学生占60%以上。

另外一个数字更惊人: 郸城县每年高考的学生达12000人,这是什么概念?20年前参加高考的全县考生不过2000人而已。在这20年,每年的高考生竟然增加了10000个!

除了一部分外地生源外,毫无疑问,郸城普通人家孩子,上高中的更多了,上大学的更多了,上名校的也更多了。

05

吃苦,是穷孩子逆袭的终极武器

之前有一部纪录片《高考》,看哭无数人。片中班主任在考前动员时,是这样说的:

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任何资源,这里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通过高考。

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近几年网上流传的各地高中考取清华北大的排行榜显示,也有一些县高成绩不俗,这些县高的崛起,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依靠努力,穷人家孩子,可以上好大学,可以有好前程。

这是穷人孩子之间的联合,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说:郸城一高崛起的秘密,就两个字:吃苦。

2000年左右,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以及对素质教育的呼唤,让一些高中放松了,而郸城一高在这个时候就慢慢崛起了。

你能不能换一个思维,不要再陷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二分法中,重新看待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小城青年最后一个逆袭机会,他们只有用力抓住,才能改变命运。

这些没有伞的孩子,只能选择拼命学习,利用起手里的每一分钟,多背一个单词,多刷一道题,比同龄人用力百倍地奔跑,才能换得一张开启未来人生的门票。

郸城一高,一所位于小县城的中学,为众多考生提供了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