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积极求助,是父母的必修课。
1
前几天,一起未成年人暴力惨案震惊了全网!
一位15岁江苏南通少年,因为劝架得罪了两名不良少年,遭到围殴,最后被活活打死。
由于头部严重受挫,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孩子就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随后,抢救无效,被判“脑死亡”。
单单只是看着这些描述,就可以想到当时孩子有多疼!
事后,孩子妈妈始终想不通,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摊上这种倒霉事,直言:
“他从没跟我说过惹怒过哪位同学,也没听说他和哪位同学、老师有过不和的。”
后来,慢慢挖掘,才发现,原来儿子被打不仅仅因为劝架那么简单。
儿子和这两个黑社会不良少年“渊源”已久,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被欺负了。
妈妈回忆,孩子不久前曾从家中的抽屉里私自拿过钱。
她发现后曾追问儿子拿钱原因,盛天逸给出的理由是“拿钱和同学合伙买了辆电动车。”
而那所谓的新电动车,至今都没看见过。
QQ聊天记录后暴露,原来,孩子将钱给了不良少年。
出事之前,孩子没钱用,还曾想向对方要回10块钱,但对方没有还给他。
不良少年还在QQ上各种恐吓威胁。
“找人打死你”
被欺负、被要挟、被敲诈,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恐惧、焦虑、无助……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孩子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不曾和外人说过一句,哪怕是最亲近的父母。
明明知道自己有危险,还是回了不良少年: “不找人”。
米歇尔·苏利文在TED演讲中曾说:“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弱点。”
学不会求助的孩子,就像被折断翅膀的天使,难以高飞。
世间风险万千,作为父母,除了教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向外界求助。
2
沧海镜曾说:“寻求帮助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独自一人是很难生存的。”
不懂得求助的孩子,往往一件小事,都足以成为那一根压垮他的稻草。
曾看到一则扎心的新闻。
一位21岁的女孩自杀后,父亲整理遗物时,才发现,女儿仅仅是因为欠了17万!
原来,女儿借了网贷,利滚利,债主天天催,而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千块,拆东墙补西墙,在勉强维持了三年之后,终于崩溃。
而让父亲最难以接受的是,孩子宁愿自己苦苦支撑三年,被逼走投无路,也不愿回头找自己帮忙。
父亲一边哭,一边说着:“这个事情现在看来是很小的一件事,这个钱也没多少……”
是啊,区区十几万,对父母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孩子说一声,再苦再难,也不至于走到自杀这一步。
归根结底,逼死孩子的不是钱,还是孩子自己走不过内心那道坎。
向别人说一句“帮帮我”,对有些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一条胡同走到黑反倒成了惯性思维。
所以,常常一件看上去不至于绝望的事情,成了把孩子扼杀在摇篮的刀子。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路易斯·科佐利诺说:
“一个孩子的生存竞争力,不取决于他自己能够做多少事,而取决于他能够获得多少人的帮助。”
教会孩子学会求助,孩子才有足够强大的心脏,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3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遇到问题连父母都会屏蔽呢?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写道: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太多时候,是父母的不理解、不接纳,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知乎一位网友曾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说,自己小时候被打了,气愤地跑到爸爸面前求保护:
“爸爸,谁谁打我了!”
爸爸回应不是拥抱,不是安慰,而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活该,你不招惹他,他怎么会打你……”
次数多了,渐渐地,她就再也不会去父母面前讨骂了。
被欺负了,受伤了,要么把伤偷偷藏起来,要么就自己涂药,独自疗伤。
直到现在,长大成人,他都没有遇事找父母求助的习惯,凡事都自己扛,哪怕再累,也不会和父母说一句。
父母可能不知道,自己和孩子情感的断裂,都是由于那一次次责骂,一次次的泼凉水造成的。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 存在性焦虑”。
这是一种无端性忧虑。
意思是,如果孩子不管说什么做什么,父母总是抨击,不支持、不理解,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认定,自己是不被父母所包容的,是不被爱的。
家若不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又怎能轻易暴露自己所有的脆弱?
自然,即使孩子面临困境,也不会向父母说出那一声:“爸爸妈妈,帮帮我。”
4
在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智齿》中,有这样一组对话:
女孩梁新在学校里被冤枉偷东西。
老师的想法是:“你要是不从实招来,我就通知你爸爸。”
而女孩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我要告诉我爸爸。”
看完,令人深思。
父母应该是孩子心里那座充满安全感的大山,而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家中领导”。
让孩子学会积极求助,是父母的必修课。
聪明的父母不如常常和孩子说说这几句话。
1. 孩子,你不必时时完美,犯错并不可耻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反应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父母随意责骂,口不择言:
“这么笨,不如死了算了。”
“我怎么生出你这样一个孩子!丢脸!”
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是不被接纳的,甚至认为“犯错可耻”,那么孩子会害怕犯错,更不敢和父母倾诉。
但如果父母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思考:
“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孩子才乐于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正视自己的错误。
2. 孩子,你不必“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
前几天,去接儿子放学,发现儿子咬着牙,喘着气,弯着腰,一副很吃力的模样。
我询问了孩子很多次“怎么回事”,孩子每次都摇摇头:“没事,快点回家。”
到了家,我才心痛地发现,那天学校清理抽屉,孩子把东西全带回来了,书包足足有三十多斤。
8岁孩子瘦弱的肩膀直接被勒出红印子,有些地方还破了皮。
瞧见我心疼的样子,孩子还天真地说了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一刻,我恍然惊觉,原来,我平时过分强调独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但是,当孩子遇到了难以胜任的问题,死扛有时候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独立固然重要,为人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你不必事事都自立,抗不过去记得和爸妈说。
3. 孩子,爸爸妈妈愿意当你的朋友
黄磊曾说:“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告诉你,最重要。”
想让孩子养成和你分享心事的习惯,父母要从小就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犯错了,你不必总是一本正经地讲道理,也可以像朋友一样吐糟。
道理听多了,孩子容易左耳进右耳出,产生距离感。
平等地沟通,扔掉父母的架子,孩子才能自在地把你纳入他的世界中。
父母们,请告诉孩子:
累了,撑不住了,别灰心,别绝望,爸爸妈妈一直都在。
无论你走到哪里,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温馨提示
微信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如果不点“在看”或不经常互动,恐怕慢慢就再也看不到我们推送的文章了。
所以 请大家把咱们账号设置成星标,也请大家看完点个“ 在看”,或在文章后面、公众号后台留言,这样我们就不会失联了。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网友评论